網站首頁 美容 美體 服飾 情感 娛樂 生活
當前位置:哇咔範 > 生活 > 經驗

論語第二章原文及翻譯 論語第二章原文與意思

欄目: 經驗 / 發佈於: / 人氣:5.36K
論語第二章原文及翻譯 論語第二章原文與意思

1、《論語·為政》第二章: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譯文:孔子説:“《詩經》三百篇,用一句話來總結:一切都是出於真誠的情感。”

2、其實《詩經》這本書共收錄了305首詩,而不是300首。據説在孔子之前流傳於社會上的詩有3000多首,孔子對它進行了刪減,去除了其中重複的部分,最終留下了305首,孔子用它來作為教書的材料教育學生。

3、“思無邪”中的“思”字是語首助詞,沒有特別的意思,古人習慣在一句話的前面或一句話的結尾用一下“思”字,表示準備好了講話或講話結束了,就像現在某些領導講話之前喜歡咳嗽二聲,以示提醒大家注意了。《詩經》在古代是用來唱的,還可以配上音樂,所以在唱的時候“思”字的音調可以被拉的很長很長。“無邪”的“邪”和“斜”通用,表示像一條直線,毫不偏斜。“思無邪”這三個字也是出自於《詩經·魯頌》,形容魯君養的馬非常壯碩、矯健,在向前奔跑時成一條直線,很是壯觀。孔子這個人學習善於總結,他曾説過:“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他就從《詩經》中挑出這三個字作為讀《詩經》的感受,認為讀《詩經》帶給人的感受就是:“一切都是出於真誠的情感”。

4、那我們後來為什麼會把“思無邪”理解成“思想純正無邪”呢?這可能與我們教條主義地、機械地理解這句話有關。這裏面有一個“邪“字,就會想當然地把它當成“邪惡”來理解,然後望文生義,想象成“思想純正無邪”了。然後後代的讀書人也不加思辨,加以辯證地理解、吸收,前人説什麼就是什麼,以訛傳訛,直至今日。殊不知由於古代漢字比較少,有些字是通用的,比如“邪”和“斜”就是其中之一。《詩經》是一部文學作品,它表達的是人類的情感,你讀了之後,可以感受到人的各種內心情感,有喜悦、悲哀、憤怒、憂傷等等。怎麼會和思想扯上關係呢?

5、《詩經》是由古代的採風之官到全國各地去採風、收集得來的。在周朝當時朝廷設有采風之官,朝廷把他們派到全國各地去收集當地的民謠或詩歌,然後經過加工、整理,彙報給周王,周王通過它來了解各地的民情民意,並用它來作為教化百姓的工具。再後來把詩與音樂配合起來,用在招待賓客或祭祀、典禮上。《詩經》中的作者沒人知道他們的姓名,也不知道在何時何地創作的,更不知道是由哪些採風官收集整理的。

6、《詩經》是一部文學作品,它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指的是國風,也就是各個諸侯國的民風民俗、風土人情,裏面收集了總共有當時十五個諸侯國的詩,它的內容佔了這本書的大部分。“雅”是為宮廷創作的詩,“頌”是歌頌、讚美去世的祖先的詩。它採用了賦、比、興的創作手法,孔子説:“讀《詩經》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都和情感有關。也就是説通過讀《詩經》可以振奮我們真誠的情感、可以瞭解自己的志向、可以觀察整個社會的風向、可以抒發委屈怨恨。通過這些你可以發現裏面有這麼多古人也有委屈,那我受這麼點又能算得了什麼呢?自己的委屈怨恨自然得到化解,情感得到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