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美容 美體 服飾 情感 娛樂 生活
當前位置:哇咔範 > 明星 > 大陸星聞

張新穎:《從文自傳》深刻影響了賈樟柯(1/3)

欄目: 大陸星聞 / 發佈於: / 人氣:2.73W

內容提要:在學者張新穎的新書《沈從文的後半生》的封面上,借用了沈從文在1957年5月1日早晨所畫的一幅速寫:他在早晨5點半的時候從所住的黃浦江上一個叫上海大廈的酒店窗口望出去,看到外灘白渡橋上正在遊行的人羣,人們沉浸在紅旗的海、歌聲的海、鑼鼓的海中。張新穎説,若用這幅畫解釋沈從文和他所處的那個時代之間的關係,亦可以構成一個隱喻。

張新穎:《從文自傳》深刻影響了賈樟柯(1/3)

提示:按鍵盤 ← →鍵可以翻頁

內容提要:在學者張新穎的新書《沈從文的後半生》的封面上,借用了沈從文在1957年5月1日早晨所畫的一幅速寫:他在早晨5點半的時候從所住的黃浦江上一個叫上海大廈的酒店窗口望出去,看到外灘白渡橋上正在遊行的人羣,人們沉浸在紅旗的海、歌聲的海、鑼鼓的海中。

  沈從文

  《沈從文的後半生》,作者:張新穎

在學者張新穎的新書《沈從文的後半生》的封面上,借用了沈從文在1957年5月1日早晨所畫的一幅速寫:他在早晨5點半的時候從所住的黃浦江上一個叫上海大廈的酒店窗口望出去,看到外灘白渡橋上正在遊行的人羣,人們沉浸在紅旗的海、歌聲的海、鑼鼓的海中。但沈從文把眼睛偏開去,偏到誰也不會注意到的一個小小的漁船。等到6點時,漁船上睡覺的人醒了,醒了之後他拿來一個小的網兜在撈魚蝦。

張新穎説,若用這幅畫解釋沈從文和他所處的那個時代之間的關係,亦可以構成一個隱喻。

《沈從文的後半生》由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張新穎撰著,進一步推進了對沈從文後半生的研究。該書由廣西師大出版社推出後一紙風行,引起了學界內外不小的關注。在接受本報記者電話採訪時,張新穎講述了寫作該書所帶來的思考。

內容提要:在學者張新穎的新書《沈從文的後半生》的封面上,借用了沈從文在1957年5月1日早晨所畫的一幅速寫:他在早晨5點半的時候從所住的黃浦江上一個叫上海大廈的酒店窗口望出去,看到外灘白渡橋上正在遊行的人羣,人們沉浸在紅旗的海、歌聲的海、鑼鼓的海中。張新穎説,若用這幅畫解釋沈從文和他所處的那個時代之間的關係,亦可以構成一個隱喻。

提示:按鍵盤 ← →鍵可以翻頁

內容提要:在學者張新穎的新書《沈從文的後半生》的封面上,借用了沈從文在1957年5月1日早晨所畫的一幅速寫:他在早晨5點半的時候從所住的黃浦江上一個叫上海大廈的酒店窗口望出去,看到外灘白渡橋上正在遊行的人羣,人們沉浸在紅旗的海、歌聲的海、鑼鼓的海中。

他的家庭不理解他

張新穎表示,《沈從文的後半生》不僅僅寫沈從文在新中國成立以後,他的後半生過得如何艱難,受了多大的委屈,“重要的是,沈從文跟時代形成了一種關係,他在這樣一個時代裏面做出了一些事情,而這些事情構成了歷史的意義。”

張新穎列舉了兩個小細節。“第一個細節:解放一年以後,兩個兒子讀中學,這一家人的感情非常好。可是兩個讀國中的孩子,整天在學校裏面參加各種各樣的運動,就會覺得爸爸不太進步。兩個孩子跟媽媽商量,家裏要團結起來幫幫爸爸,做做爸爸的思想工作。這個不是後來的回憶,而是當時的記錄。”

“有一天晚上兩個孩子放學回來專門跟爸爸談了一下,問爸爸為什麼整天悶悶不樂?沈從文説,你們太小了,有些事情不懂,我跟你們感受的問題不太一樣。孩子又説,爸爸該積極地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的運動裏面去。沈從文説,我在博物館裏做這個事情。孩子説,誰整天願意在博物館那種古董裏面,人也變成古董了。沈從文又説,那個也是工作呀,況且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也要做那樣的事情。”

“當然孩子不理解,説到後來,急得都哭了。”張新穎説,“在一個情感特別好的家庭裏面,沈從文做的那些事情不被理解,跟社會轟轟烈烈的潮流偏離了。可他就是從那個時候堅持下來的。”

“我還知道我是誰”

説到第二個細節,張新穎介紹,1956年沈從文到濟南出差,當時山東師範學院裏面有兩個文物研究室,他到那裏去看展覽。看完之後,正好到了中午學生下課去食堂吃飯,人特別多,他被擠在人羣裏面。“沈從文這個時候心裏是這樣想的:我被夾擠在這麼多人中間,但是沒有一個人知道我是誰。這個心理活動不是我想象出來的,是他在當天的書信裏留下來的。這是他想象的第一層;第二層他想起他的老朋友巴金:如果不是我,是我的老朋友巴金現在在這裏,那還了得!半個小時全校就傳遍了;第三層他想,沒有人知道我是誰,所以我還知道我是誰,如果人人都知道我是誰的話,恐怕我就不知道我是誰了。”

張新穎認為,這個話當然也有一點暗含對他過去老朋友的玩笑,因為巴金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時候還是很紅的作家。“人人都知道你是誰的時候,你可能不知道自己是誰。沒有人知道我是誰,所以我還知道我是誰,我知道我該幹什麼。”

“這兩個例子足以看出沈從文在時代裏的位置,以及他內心對自己要做的事情的堅定。我舉的這兩個例子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到了六七十年代之後,他的處境更加惡劣了。尤其‘文革’開始,他被下放到湖北就更艱難了。但在更惡劣的環境下,他還在做這樣的事。”

內容提要:在學者張新穎的新書《沈從文的後半生》的封面上,借用了沈從文在1957年5月1日早晨所畫的一幅速寫:他在早晨5點半的時候從所住的黃浦江上一個叫上海大廈的酒店窗口望出去,看到外灘白渡橋上正在遊行的人羣,人們沉浸在紅旗的海、歌聲的海、鑼鼓的海中。張新穎説,若用這幅畫解釋沈從文和他所處的那個時代之間的關係,亦可以構成一個隱喻。

提示:按鍵盤 ← →鍵可以翻頁

內容提要:在學者張新穎的新書《沈從文的後半生》的封面上,借用了沈從文在1957年5月1日早晨所畫的一幅速寫:他在早晨5點半的時候從所住的黃浦江上一個叫上海大廈的酒店窗口望出去,看到外灘白渡橋上正在遊行的人羣,人們沉浸在紅旗的海、歌聲的海、鑼鼓的海中。

影響侯孝賢和賈樟柯

除了講到沈從文對汪曾祺和黃永玉的創作影響,張新穎還介紹了沈從文的寫作觀念對導演侯孝賢和賈樟柯拍電影的影響。“侯孝賢1982年的時候拍了《風櫃來的人》,在這之前他已經拍了三部電影。但是楊德昌這些從美國回來的朋友告訴他,拍電影要有一個自覺的觀念和方法。這個階段的侯孝賢特別煩惱:本來我覺得我很會拍電影,可是現在我不會拍了。”

張新穎介紹,這時,朱天文給了侯孝賢一本書:《從文自傳》。“它對侯孝賢的改變可大了,他讀了《從文自傳》之後知道怎麼拍電影了。一個人可以承受那麼苦難的故事,這樣的故事還發生在太陽下面,還可以看到温暖,看到人性的美好,人的胸懷還可以亮一點,由此建立了侯孝賢拍電影的自覺。”張新穎説,“所以,後來侯孝賢的《悲情城市》已經明顯可以看到《從文自傳》的影子。我們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侯孝賢在多次訪談裏一遍一遍地提沈從文,這是使他受益終身的東西,比簡單的影響重要得多。”

過了若干年,北京電影學院的旁聽生賈樟柯看了《風櫃來的人》,也對他產生很大的衝擊。張新穎講到,“賈樟柯意識到,幾個小青年亂七八糟的事可以變成電影,可以變成創作。他通過侯孝賢來認識沈從文,再去讀沈從文的書。所以,從賈樟柯早期的電影《小武》、《站台》、《三峽好人》,也可以看到沈從文的影子。”

在張新穎看來,一個作家受另外一個作家的句子、意向的影響,這種都屬於小影響,那種大的影響是指改變一個人。“比如説中國年輕建築師王澍,得了世界最高建築獎。王澍曾經按着沈從文寫的《湘行散記》的路線走了幾個月,很難説沈從文的哪部作品影響了他的建築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