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美容 美體 服飾 情感 娛樂 生活
當前位置:哇咔範 > 電影 > 歐美片場

威尼斯拉攏商業片 賈樟柯:為什麼要拒絕好萊塢

欄目: 歐美片場 / 發佈於: / 人氣:8.2K

英文電影意味着更大的市場,而好萊塢元素更是這些英文片中揮之不去的痕跡,這樣的趨勢在今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上尤其明顯。自從2004年成為威尼斯電影節的主席以來,馬克·穆勒憑藉和史蒂文·索德伯格良好的關係,建立起好萊塢和威尼斯之間的重要關係。

威尼斯拉攏商業片 賈樟柯:為什麼要拒絕好萊塢

威尼斯寂寞難耐?(晨報圖片 夏曾珍 製圖)

晨報記者 陳文 威尼斯報道

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用高調的姿態展示它“打破傳統”的決心,這個向來以為藝術性著稱的歐洲電影節近年來一直試圖在商業和藝術之間尋找一個平衡。今年,天平似乎更傾向商業一邊,為了豪華的明星陣容,為了爭取年輕的觀眾,為了提高電影節的商業價值,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在花花公子喬治·克魯尼的賣力吆喝下迎來了大量英語片,好萊塢的痕跡更是隨處可見——前有戛納、後有多倫多,急紅了眼的威尼斯終於坐不住了。

好萊塢“入侵”威尼斯

早在去年,馬克·穆勒就曾説過,除了藝術上的堅守外,威尼斯電影節的電影還必須是“賣座”的。這個決心在今年的影展上得到了進一步的證實,這個最古老的電影節用極其高調的姿態引來大量英文電影——主競賽單元裏,它們幾乎佔了一半的陣容。

英文電影意味着更大的市場,而好萊塢元素更是這些英文片中揮之不去的痕跡,這樣的趨勢在今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上尤其明顯。喬治·克魯尼和其他4位美國人加入爭奪金獅的陣容。開幕片《總統殺局》之後,《地球最末日》、《殺手喬》、《德州殺場》和《黑馬》陸續登場。而麥當娜、阿爾·帕西諾和史蒂文·索德伯格也將在本屆影展上為他們的新作努力。

好萊塢演員更是逐獅方陣中的中堅力量。影展開幕不到一週,卡西諾電影宮的新聞發佈會上,人最多最熱鬧的幾場,幾乎都是美國演員唱主角。羅曼·波蘭斯基的《殺戮之神》雖然掛着法國出品的名字,卻也有一部分的美國投資,主演更是朱迪·福斯特、凱特·温斯萊特這樣清一色的美國大牌。大衞·柯南伯格的《危險方法》中,凱拉·奈特利雖然是英國籍,卻早已在好萊塢混了多年。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英國導演史蒂夫·麥奎因的《恥辱》中,該片主演法斯賓德剛在《X戰警:第一戰》中飾演年輕版萬磁王,雖是愛爾蘭男星,但同樣被標上了鮮明的好萊塢標籤。

甚至連主競賽單元評審會的主席,也是由一個美國人擔任——美國導演達倫·阿羅諾夫斯基攜奧斯卡之威駕臨威尼斯,一副大腕派頭絲毫不讓任何一個歐洲文藝導演。這樣的狀況讓美國媒體突然意識到:“美國人主宰了威尼斯電影節。 ”

商業片“奪寵”文藝片

“我們每年都在尋找和加強和美國電影的聯繫,不過,選片人在選擇電影時秉持的準則只有一個——去尋求美麗的電影,那種能讓人思考和有夢的電影。 ”從現實的情況來推斷,馬克·穆勒這番話只不過是威尼斯在商業電影面前的一塊遮羞布,在好萊塢電影紛紛對歐洲電影節採取迴避態度的時候,馬克·穆勒對好萊塢的追逐只會嫌少,而不在於什麼標準。

自從2004年成為威尼斯電影節的主席以來,馬克·穆勒憑藉和史蒂文·索德伯格良好的關係,建立起好萊塢和威尼斯之間的重要關係。近年來,這種關係顯然越來越緊密。今年,史蒂文·索德伯格的純商業片《傳染病》也參加了展映單元,馬特·達蒙、裘德·洛、格温妮絲·帕特洛、瑪麗昂·歌迪亞、凱特·温絲萊特和勞倫斯·費什伯恩六大巨星組成的超豪華陣容,絕對是本屆影展上星光最耀眼的一次。

對馬克·穆勒來説,好萊塢商業元素的注入,將給68歲的威尼斯電影節帶來新的活力。 “這樣可以讓電影節的每個晚上都有無數的年輕觀眾融入到原本已經顯得有點僵硬的盛大人羣中去,而這也能推動那些不同類型的觀眾參與到威尼斯電影節中來。 ”馬克·穆勒説。

在此之前,威尼斯電影節被認為是歐洲三大電影節中最為注重文藝性的一個,但在各大電影節間微妙的競爭關係下,威尼斯不得不像它的老對手戛納一樣,逐漸在商業和藝術之間尋找一個説得過去的平衡點。

新影節“叫板”老金獅

而在對好萊塢的爭奪上,威尼斯面臨着更年輕的對手。9月8日,也就是威尼斯電影節開幕9天之後,多倫多電影節將隨之啟動。這兩個原本分工明確、實力懸殊的電影節,卻因為多倫多天生離奧斯卡更近,令它更受好萊塢的青睞。

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缺席今年威尼斯便是一個好例子。這次缺席讓馬克·穆勒感到分外遺憾。據他本人透露,原本他是想選擇由喬治·克魯尼主演的《後人》作為開幕影片,然而,儘管多倫多並不要求參賽片必須是首映片,但該片導演亞歷山大·佩恩和福克斯還是傾向於把影片直接送到多倫多去參賽。因此馬克·穆勒只能退而求其次,選了一部並非喬治·克魯尼擔當主角的《總統殺局》。但馬克·穆勒並不承認多倫多會是一個威脅:“它的影響逐漸變大,但多倫多的聲望還是無法和麗都的紅地毯相比,很多導演和發行商都明白,什麼樣的電影能夠受益於威尼斯這個平台。 ”

相反,馬克·穆勒認為能夠改變整個秋季電影節系統的是美國特柳賴德電影節。今年的特柳賴德電影節於9月2日至5日舉行,正好介於威尼斯電影節和多倫多電影節之間。 “這一年,我真正的感覺到特柳賴德強有力的存在,因為他們對歐洲的電影做出了些行動。 ”馬克·穆勒認為,特柳賴德直到開幕前一天才會公佈他們的參展電影名單,這就提供給媒體很多炒作的空間。

晨報記者專訪“地平線”單元評委會主席

賈樟柯(微博):為什麼要拒絕好萊塢?

看賈樟柯以前的電影,《小武》、《站台》、《三峽好人》,他都會被歸結為文藝片導演的範疇,但他卻開始嘗試拿起商業大片導筒的感覺。他的新作《在清朝》剛結束看景階段,演員也基本定好是一線陣容。

人們總是喜歡把商業和藝術弄得你死我活,一會兒商業是貶義詞,一會兒藝術又成了貶義詞。但電影的藝術性和商業性本身就是互相纏繞、不可分割的整體。當記者和他談到這個糾結的問題時,賈樟柯第一個反應就是,一個好的電影節,為什麼要拒絕好萊塢?

記者:今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似乎吸取了很多好萊塢元素,這會不會讓人擔心,威尼斯一貫的藝術性會被減弱?

賈樟柯:為什麼電影節就要拒絕好萊塢?他們有很多好電影,又有那麼強大的電影工業,當然是電影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畢竟全世界電影工業的中心還是好萊塢。

記者:這樣不會讓威尼斯丟掉傳統,繼而被商業片吞噬掉?

賈樟柯:其實歐洲三大電影節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開始就有好萊塢電影了,每年都是這樣的構成,幾十年下來,也沒看到誰吞噬誰啊。

記者:一個電影節需要在商業片和文藝片上達到一個平衡嗎?

賈樟柯:其實商業和文藝之分,那都是國人的誤解。據我所知,在西方人的思維中,是不太區分文藝片還是商業片的,有時候我們國人用國內大家對電影的理解來理解海外電影節,這個是有問題的。商業和文藝只是電影的表達方式,好萊塢電影中也能有文藝的成分,文藝片也要考慮它的市場,只不過這個市場不是普通所説的市場,但這並不意味着它就是不願意賺錢了。

文藝或商業導演有話説

“商業元素未必是壞事,看怎麼用。其實好片子可以不糙、有想法同時也有快感的,就像才貌雙全的美女。 ” ——姜文“我就不同意很多人把《立春》歸為一部文藝片,我覺得《孔雀》和《立春》都是挺商業的電影,在電影欣賞過程中有很強的戲劇衝擊力,所以對票房我完全不需要擔心。 ”

——顧長衞

“電影的藝術性好比一個小孩,天馬行空,比較認真、任性;電影的商業性好比爸爸,比較有勢力,也比較負責任,因為他得賺錢養家。 ”

——陳可辛

華語片闖水城 文藝並商業着

晨報記者陳文威尼斯報道

魏德聖最大片

説到威尼斯電影節與台灣地區電影人的關係,首先的印象便是台灣文藝片大師導演侯孝賢。1989年秋,威尼斯電影節主席把金獅獎授予了他的作品《悲情城市》,這部被譽為“台灣史詩”的電影中無處不流淌着博大的人文主義精神。作為華語電影重要組成部分的台灣電影翻開了新篇章,開始享有更多的國際聲譽,侯孝賢也一躍成為國際知名導演。

巧合的是,時隔多年之後,代表台灣地區出征威尼斯的魏德聖帶來的也是一部史詩電影《賽德克·巴萊》。然而,這部講述日據時代賽德克族抗爭日本殖民者的歷史電影,走的卻是與侯孝賢截然相反的大片路線。片中大量的特效鏡頭和宏大的戰爭場面烘托出的英雄主義色彩,無疑遵循了很多好萊塢大片的遊戲規則,形式上,《賽德克·巴萊》也分成了上下兩集足足4個半小時的鉅製規模,無疑是三部參賽華語片中走商業路線最徹底和最純粹的一部。

然而不幸的是,魏德聖雖然靠拍文藝片創造了票房奇蹟,但真當需要他把握大片鉅作時,他對場面的掌握多少有點力不從心。 《賽德克·巴萊》在威尼斯上映後反響平平,電影節場刊打分也只獲得2星的低分,金獅前景頓時黯淡很多。

許鞍華最藝術

在內地電影市場商業大片氾濫、藝術水準下降的尷尬背景下,向來商業味最濃的香港卻難能可貴地為今年的威尼斯貢獻出一位許鞍華,實在讓人感到欣慰。

雖然是身處於香港電影環境這個比較商業化的背景裏,但許鞍華的獨特之處就在於,她常常可以堅持自己,在影片當中貫穿着濃濃的人文關懷。

在許鞍華的作品中,很多部都貫穿着對女性的關懷和對人性的悲憫。比如《女人四十》,她將關注的焦點投向於四十歲的中年師奶,《阿金》中對女武打替身阿金堅強背後脆弱的關注,並帶有與生俱來的母愛感。

《桃姐》同樣是一部許鞍華擅長的女性電影,講述的是一位生長於大家庭的少爺Roger與自幼照顧自己長大的家傭桃姐之間所發生的一段觸動人心的主僕情。第一次入圍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許鞍華,作品風格很符合威尼斯一貫的口味,作為三部華語片中最藝術的一部作品,許鞍華能否用她獨特的女性視角打動評委,來甩掉她在商業氾濫的華語電影市場上無端蒙受的“票房毒藥”的委屈,的確值得期待。

杜琪峯最平衡

杜琪峯電影風格多樣,但在內地影迷心中,黑幫片才是杜氏電影的重要標籤。黑色電影大師這次入圍威尼斯的作品《奪命金》迴歸本色,講述了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劉青雲飾演的大盜、任賢齊(微博)飾演的警探以及何韻詩(微博)飾演的銀行文員三人,因為一袋被劫鉅款而發展出了微妙的關係和令人意想不到的故事。

杜琪峯的黑色寫實主義一直是他堅持的路線。作為香港商業電影的代表人物,杜琪峯對商業和藝術有着自己的理解:他不知道自己的作品有沒有藝術價值,但他認為很多外語片都是商業價值很高,但不妨礙一直有人提它。

杜琪峯不相信只有文藝片才是藝術。事實上,他是這次三個華語片導演中,將商業和藝術間的關係玩得最轉的一個人。不久前曝出的《奪命金》國際版海報,能看出他的玩法:在純黑的背景下,一隻港幣折成的蝴蝶正在焚燒,緩緩飛向黑暗盡頭的死地,喻意飛蛾撲火,最終自取滅亡之意。這個創意來自杜琪峯本人,從這樣的細節中,誰能説杜琪峯的商業片,就沒有文藝的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