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美容 美體 服飾 情感 娛樂 生活
當前位置:哇咔範 > 電視 > 內地劇

崔永元抑鬱症好了口齒伶俐戰轉基因論

欄目: 內地劇 / 發佈於: / 人氣:1.95W

崔永元在接受晨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他最關注的是人們對於轉基因食品的個人知情權和選擇權 “美國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世界衞生組織,世界糧油組織、英國皇家醫學會,主流科學界都認為轉基因沒有問題”。

崔永元抑鬱症好了口齒伶俐戰轉基因論

崔永元在接受晨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他最關注的是人們對於轉基因食品的個人知情權和選擇權

□晨報記者 吳飛 祝玲

坐在記者對面的崔永元,面前擺着將近10釐米厚的轉基因材料。

從去年9月份偶然中發出的一條微博開始,對轉基因毫無瞭解的崔永元,突然捲入了“挺轉”與“反轉”的漩渦中,“我支持轉基因的研究,但我反對那些宣傳轉基因的不負責任的言論。”

去年12月,他自費去美國6個州,採訪了專家、官員、醫生、社會組織成員等人,講述了他們各自對於轉基因問題的觀點,以及轉基因在美國的真實情況。今年3月,他把製作完成的紀錄片放到網上,68分鐘的片子,免費播出。

8月4日,他在微博上發了一篇文章《我是如何變成衚衕串子的》,他在文章裏説:“在網絡上,你發現講理如此艱難,理性那樣無助,君子瞬間就變成孫子。潑皮無賴迅速鎮壓文明,秀才講理難抵流氓帶着水軍找上門來,死纏爛打。只要你對理性、對文明君子還心存敬意,你只能敗下陣來,落荒而去……”

但在轉基因的問題上,崔永元沒有落荒而去,他一面掄着髒話罵戰了11個月,一面勞心勞力地拍攝紀錄片。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表達方式結果殊途同歸:他希望呈現的不只是觀點,要有態度和氣勢,也要有事實和理據,統統放在那裏,讓公眾能夠從中理解、自行判斷。

信者恆信、疑者永疑,但至少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力。

崔永元,51歲,看上去比電視上要瘦,現任教於中國傳媒大學。

記者面前的崔永元,面相親切,談吐和藹,這個形象非常符合他這麼多年來為公眾熟識的國民主持人形象——那個年年月月陪伴在電視屏幕裏,温和謙遜的鄰家大叔。但他具有公眾所不熟悉的另外一面,當涉及到類似轉基因這樣的話題時,忽然之間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形象:高調、堅決、犀利。

我就想説,公眾有權選擇吃或不吃

新聞晨報:你關注轉基因的時候,對於轉基因一點兒也不懂?

崔永元:一點兒也不懂。我和你一樣是學文科的,在發第一條微博之前,我對轉基因沒有印象也不感興趣。

新聞晨報:既然一點兒也不懂,為什麼當時要摻合進去?

崔永元:當時看到轉基因試吃活動,***説要創造條件讓國人都吃上轉基因。我只是想説,對於轉基因,公眾有選擇吃或者不吃的權利。

新聞晨報:那後來怎麼會沒完沒了了呢?

崔永元:你在網上向那麼多公眾科普,首先你要保證你的知識是正確的,同時也要允許別人質疑,表達不同的意見。我説得對,其他人就不允許發聲,那叫科普?那叫獨裁。

新聞晨報:你花在轉基因上的研究有多少?崔永元:從去年9月份到現在,幾乎每一天都在接觸這方面的東西。談不上研究,現在我到轉基因的實驗室,還得有人告訴我,這個是什麼,那個是什麼。

但很多東西是融會貫通的。就轉基因本身而言,當然要有基礎的生物知識。如果你瞭解這個很深,你就知道轉基因跟環境學很有關係,跟商業競爭很有關係,跟管理學很有關係,甚至跟資本運作、跟政治都有很大的關係。這裏面的事兒很多,你可以從任何一個渠道和角度去看待這個事,而不是跟一個在研究室研究了30多年的人在基因表達、沉默基因上去拼學術,我覺得沒有必要。我是“文傻”,我也沒必要在這方面和他們辯論。

新聞晨報:那你現在是用哪一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對轉基因的觀點?

崔永元:我有一個3D的表達方式,就像研究口述歷史一樣,讓公眾從不同的角度去看,這樣才能看得清。

在來上海的火車上,我就在讀一本書,田鬆寫的《警惕科學》,講一個非常好玩的事,人要喝牛奶嗎?他説,所有的哺乳動物,只有人長大了還喝奶,其他的哺乳動物都是小時候才喝。為什麼成人還要每天一杯奶呢?這個就是做牛奶產業的企業,找了研究牛奶的科學家,他們一起做了一個牛奶科學,來告訴公眾牛奶能補什麼,來論證牛奶有什麼好處。

新聞晨報: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牛奶確實可以補這個補那個,但是我們完全可以不需要?

崔永元:對,你也有其他的方式,你每天吃菜吃肉就可以解決,不用一定要喝奶。還有人有乳醣不耐症,喝了牛奶會拉肚子。如果有一個反對成人喝奶的科學家,他會把這個無限地放大,告訴公眾牛奶有什麼壞處。

所謂的“科學”,當它跟商業結合的時候,就讓人生疑。你們今天要聽轉基因的好處,我也可以給你講1個版。如果想聽它的壞處,我還能講3個版。所以我要做的就是摁住對方,讓兩派科學家在良心的層面上好好爭,我們坐旁邊看哪邊爭得有道理。這才是科學需要的環境。

新聞晨報:良心的層面上?能舉個例子嗎?

崔永元:我記得我第一次聽到“轉基因”這個詞,是聽袁隆平和人聊天的時候,當時我特不愛聽這個話題。就這樣我還是聽到這句話:“轉基因99.9%都是壞的,我們科學家就是把好的那0.1%找出來。”我就用這個知識儲備踏上了關於轉基因論戰的戰場。

崔永元的關於轉基因的觀點在互聯網上受到相當一部分人的嘲笑。有人説他“科盲”、“文傻”,一篇專欄文章流傳甚廣:“崔沒有能成功證明轉基因‘危害’。他只是證明了一個聰明人在採用了錯誤方法論後,能夠在謬誤的道路上走多遠。”

崔永元説:“如果我只是想做一個‘反轉’的或者‘挺轉’的片子,何必這麼費周章。這時候拼的是什麼?是職業道德和良心。”

我不是“挺轉派”,也不是“反轉派”

新聞晨報:這樣看來,你是堅定的“反轉派”?

崔永元:誰反對呀?腦子有問題才反對,科學無禁區。什麼都可以研究,但是涉及到應用就是兩回事了。我支持轉基因的研究,一個科學技術本身肯定是中性的,到應用的時候有可能發生偏離,可用它幹好事或者幹壞事。我覺得轉基因也是這樣。從研究角度,我們要領先,要掌握主動權,不是拾人牙慧,不是付人專利費。但我反對轉基因的商業化、主糧化。在科學界有爭議的情況下,急着商業化,急着讓大家去吃,又不保證大家的知情權、選擇權,這是我反對的。

新聞晨報:今天我們也想去爭論轉基因的好與壞。這是一個社會公眾領域的話題,我們這些媒體人,應該怎樣客觀地宣傳轉基因?

崔永元:當我離開新聞媒體之後,我就不承擔宣傳的責任了,那個紀錄片也是我個人的表達,個人的表達非常簡單,有些人在撒謊。謊言一共有5條。

第一,“美國人放心地吃了20年轉基因”。這是個全稱判斷,就跟你説上海人都喜歡吃陽春麪是一樣的表達,作為“文傻”我怎麼來攻破?我只要在上海找到一個人,他説他不喜歡吃陽春麪,就説明你在撒謊。我在美國找到了那麼多反對轉基因的人,找到了反對轉基因的組織。你憑什麼告訴我美國人放心地吃了20多年?

第二,“美國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世界衞生組織,世界糧油組織、英國皇家醫學會,主流科學界都認為轉基因沒有問題”。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上海的福喜出事了,為什麼北京質監局不來調查呢?一樣的道理,FDA絕不會管中國的轉基因安不安全。

第三,“直到今天為止,全世界沒有一例食用轉基因出現問題的案例”。説這句話的前提是,你知道全世界所有吃轉基因食品的人。要測試轉基因食品對人體的危害,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做轉基因食品流行病學的跟蹤調查,一幫人天天吃轉基因食品,一幫人不吃轉基因食品,長期的跟蹤調查身體狀況、各種指標狀況,最後得出結論,但是現在沒有人做過這個,全世界都沒有人做過,這是人體試驗,不好做。

第四,“轉基因食品和傳統食品實質等同”。一個是轉基因,一個是非轉基因,怎麼等同?“實質等同”是在老布什執政期間,美國政府下的定義,跟科學沒什麼關係。就是因為這個“實質等同”,轉基因在美國逃過了藥品的監管,而是以食品的標準進行監管。

第五,“主流科學家都覺得吃轉基因食品沒有問題”。什麼叫“主流科學家”,只要説吃轉基因有問題的就不是主流科學家,説沒事的都是主流科學家?我在美國採訪戴維斯實驗室的主任,問他實驗室裏的轉基因食品可以吃嗎?對方説,不能吃。他可是主流科學家,是支持轉基因的,而且認為轉基因本身沒有問題,他為什麼不讓我們吃?為什麼中國的科學家就能組織大家試吃轉基因大米?

關於拍這部片子的目的,崔永元説:“我錯了,會認錯,但是我沒錯,你非得讓我認錯,也不可能。哪怕為此付出天大的代價。”

儘管崔永元強調自己已經離開了媒體,但我們在他的片子裏仍舊看到深深的媒體人的影子——將自己看到的真實的情況告訴公眾,“想讓中國民眾知道得多些。他們有些是發自內心的支持,但他不懂。哪怕繼續吃,能不能在明白的前提下吃?”

要把掌握的信息全面地告訴公眾

新聞晨報:紀錄片都採訪了誰?

崔永元:我們在美國找了多方面的人,比如政府部門、專家教授、醫生、患者、市民、超市、市民組織、種植方、銷售方等,發了上百份採訪函。

我們是採訪不是泄私憤,不是未審先判,必須要找到支持轉基因的人,在可選擇的範圍內,都要選拔尖的人。我的片子裏有“反轉派”的聲音,也有“挺轉派”的觀點,沒有結論,免得被認為是主觀過濾。

新聞晨報:怎麼確保你接觸的人是據實以告?

崔永元:我的採訪非常簡單,如果你是支持的,我問你的全是反對的問題。如果你是反對的,我問你的全是支持的問題。我不得出什麼結論,我一五一十展現給大家看。

新聞晨報:去美國拍這部片子,前後一共花了多少錢?

崔永元:100多萬,是去美國採訪的成本,回來要編輯,還想在中國做調查,我在全國各地踩了30多個點,採集作物樣本,想檢測是不是轉基因的,結果沒有人肯給檢測。

新聞晨報:花了100多萬,就為了戳穿這幾個謊言,值麼?

崔永元:我就是這樣執着,我錯了,會認錯,但是我沒錯,你非得讓我認錯,也不可能,哪怕為此付出天大的代價。

我發現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我把他命名為“三字經現象”,鋪天蓋地的支持轉基因的言論,都在説這幾句話,沒有新鮮的。我認為他們有本宣傳冊子,裏面就這五條宣傳口號。

新聞晨報:那你見過這本宣傳冊子嗎?

崔永元:很多人説有,但是我真沒看到過。做成五條宣傳口號,喊起來有氣勢,讓別人理解起來也好理解,但科學能變成宣傳口號嗎?

新聞晨報:你覺得別人看了你的片子,對轉基因的看法會不會改變?

崔永元:現在已經是支持的或是反對的,這片子不會改變任何印象。如不太知道轉基因的,看完了可能更糊塗。

但我覺得片子裏還是有一些值得中國人一看的東西,比如科學態度問題。我在美國採訪“反轉派”時,對方提供了從時間軸上看,轉基因推廣與某些疾病趨勢對應的圖表,我問對方確定這些疾病的發生與轉基因有關嗎?對方回答不能確定。然後很誠懇地問:那你告訴我為什麼得這種病?我覺得這就是科學家的態度,轉基因的討論不是大專辯論會,你得拿出數據來推翻他的數據。

挺轉派的科學家也是這樣,當你咄咄逼人去問問題,(科學家)寧可説我不知道,也不撒謊。臉都紅了,也不説我知道。我們的某些科學傢什麼都知道。

新聞晨報:拍這部片子你只是想把這種爭論、把事實和數據展示出來,對吧?

崔永元:我不願意做大英雄,轉基因也不是我的專業,説出來漏洞百出。我就是要把掌握的信息全面地告訴公眾,而不是掩蓋一部分信息,不能為了推銷我的觀點,比如想説轉基因有害,就故意掩蓋對立的信息。反之也一樣。

根據崔永元的調查,美國人中不知道轉基因為何物的人佔了大比例。而在中國,至少在上海,應該大多數人都知道轉基因。

這個對比很有意思,但崔永遠卻覺得這是一個很嚴肅的話題。對於食品安全這樣的問題,到底是每個人都該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專家好?還是可以什麼都不懂、只需要有人可以相信好?

食品安全不應逼得人人成專家

新聞晨報:紀錄片是3月份播出的,到現在有5個月了,反響怎樣?

崔永元:各種反響。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炳生説,表述不清,邏輯不通。還有號稱抽樣有問題,還有説正反雙方的聲音,沒有完全表達出來,街頭採訪沒有意義。我覺得他們是沒事找事,你要覺得我不行,你拍一個讓我看看。

新聞晨報:那你選擇樣本時,到底有沒有講究。

崔永元:絕對沒有講究。就是那個邏輯,上海人都吃陽春麪。我就在上海街頭找一個人,你吃陽春麪嗎?他説不吃。我掉頭就走,我就夠了。我要什麼樣本採集?本來就是全稱判斷。所以我在美國的超市逮住誰就問誰,完全是隨機調查。

我選擇了三個超市,一個是賣有機食品的超市,這裏面肯定都是反轉基因的,他們才會選擇有機食品。第二個是華人超市。第三個是一個大型的連鎖超市。這兩個都不讓我拍,但我在裏面都能買到非轉基因的食品。後來去了Santa Monica的自由市場。有有機標誌的不多,問他們是有機食品嗎?是。為什麼不認證?因為有機認證要填30多頁表格。他們説我們賣的東西周圍的人都知道,從祖父一輩就開始吃,都認識,我們的地在哪裏,大家都知道。掃條形碼時,還可以掃到農場地址,隨時歡迎去看。

在美國,有很多人不知道轉基因的,但是如果是反對轉基因的,就能吃到非轉基因的東西。

新聞晨報:你説美國有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是轉基因,我覺得這個很有意思。我在上海街頭做了一個調查,隨機問了10個人,你知道轉基因嗎?當然知道,並且所有人都覺得我很二。這跟美國的情況似乎不一樣,他們到底是不是矇在鼓裏吃了20年?

崔永元: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嚴肅的話題。確實美國人沒有中國人聰明,為什麼他們不聰明,是他們堅信管理機構沒有問題。當中國出了一件事,比如食品安全的問題,會有一幫人出來指點,你先用手摸,然後看會不會變色。把可憐的消費者變成所有行業的專家。美國人不這樣,即使爆出醜聞,説吃了這個會死,他第一時間是聽FDA的,FDA説沒問題,他們一鬨而散,繼續吃。政府部門就是應該要有這樣的公信力。日本也是這樣,有一次在日本現場觀摩新聞直播,主持人説,今天日本出台了汽車政策,對購買者有好處還是壞處?請了一個專家來點評一下。專家説,這個對公眾是好事,廣告之後,繼續收看我們的節目。廣告之後,説別的了。我問,為什麼就説了一句話,他們説一句話就夠了,公眾不喜歡聽解釋,也聽不懂,就告訴他們好還是不好就行了。美國公眾的傻和呆,是對監管部門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