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美容 美體 服飾 情感 娛樂 生活
當前位置:哇咔範 > 生活 > 經驗

儒林外史每回概括50字 儒林外史五十六回概括

欄目: 經驗 / 發佈於: / 人氣:1.25W
儒林外史每回概括50字 儒林外史五十六回概括

1、王冕家境貧寒,善畫荷花。京官危素想見他,因不願結交官紳,又恐受害,遂遠走山東。後山東洪災,於是回鄉。奉養母親送了終,正值元末明軍起義,朱元璋取了天下,為避免入仕,歸隱會稽山。

2、薛家集上的鄉紳商討春節期間舉辦龍燈會的事情。期間提到要給孩子們請一個教書先生。

3、周進的姐夫等人可憐周進,湊錢替他捐了個監生,得以直接考舉人,考中,後來又考中進士,任廣東學道。遇范進考秀才,因可憐他而錄取。後又考中舉人。

4、范進的母親忽然得到闊綽的房子及家飾,興奮過度而亡。范進服喪三年後,張靜齋與他一起去拜訪高要縣湯知縣,因朝廷下令禁止屠耕牛,不得食用牛肉

5、唐知縣處理完回民的案子,有倆人來告嚴貢生,一個告嚴貢生搶奪別人的豬,一個是嚴貢生強要別人的利錢,知縣下令拿人。嚴貢生畏罪而逃。

6、嚴監生病故。趙氏同哥哥王德王仁商議如何發送,嚴監生的大哥嚴貢生科舉回來,卻不顧弟弟的死,不僅不安排喪事,反倒為了兒子的親事去了省城。

7、范進去拜見恩師周進。因范進要去山東任學道,周進叮囑范進到山東後關注荀玫使其進學。其時荀玫已同王惠共同考中。兩人遇到了算命先生陳禮,併為王惠的前途算了一卦。

8、王惠回省城後,正遇朝廷下令補南昌知府缺,於是上任。到南昌後,故意不肯接印,直到蘧太守送了銀子才正式就職。後來寧王反叛,攻下南昌,王惠降順。

9、婁公子兩人回省城的路上,看到了為其家族看墳的僕人鄒吉甫的兒子鄒三,自言在附近住。婁氏公子於是進家看望。席中得知楊執中因替人管賬有虧空,被下了監獄。

10、婁氏公子二次仍未找到楊執中,返回途中遇到了魯編修。談到楊執中時,魯編修不以為然。幾日後,陳禮來訪。此時蘧公孫住在婁府,陳禮是為魯家的女兒提親。

11、婚後,魯小姐才貌雙全,而蘧公孫的文采學識很一般,卻也無可奈何。鄒吉甫來到婁府,又談到了楊執中,決定再次去拜訪。見面後,相談甚歡。

12、婁氏公子正要去拜訪權勿用時,新到任的魏老爺來訪。看到瑣事繁多,楊執中建議讓僕人帶書信去請。途中僕人瞭解到權勿用是個無所事事、不務正業的人。

13、蘧公孫遇到開辦幫人補習學問的課堂的馬純上,聽他大談升學的竅門,很受啟發。婁家的僕人宦成與蘧家的丫鬟雙紅私通,帶着原先王惠丟在蘧老太爺家的箱子跑了。

14、經過討價還價,馬純上出了92兩銀子,並替蘧公孫寫了給雙紅贖身的文書,方把贓箱取回來。而差人則拿了其中的大部分銀子。

15、仙人瞭解到馬純上當前窘迫,有意賙濟。給了幾塊黑煤,馬純上帶回家中用火一煉即成了銀子。

16、因匡超人的三叔要強佔他父親的宅子,一病不起,母親終日以淚洗面。匡超人回到家後,盡心盡力服侍父親,安慰三叔。並拿馬純上給的銀子做個小買賣,以補家用。

17、匡超人進學之後,連續拜望了老師。不久,父親病逝。不知什麼原因,知縣被革職摘印,但百姓擁戴知縣,圍了省裏的官員。上面派人捉拿帶頭的人,連累了匡超人。

18、匡超人寓居的文瀚樓主人讓他幫忙選編-些文章,馬純上當初兩個月才能完成的工作他只用了七天,也因此得到了一些酬勞(選金)。

19、大户人家的丫頭荷花逃跑,被官府拿住要送回原籍,被胡姓財主看中。施美卿想把弟媳賣與別人,卻誤把妻子送了出去,對方不退,施美卿告了官,但又沒賣弟媳手續,欲出些銀子了卻官司,潘三同樣把事辦成了。

20、匡超人找到了老師,老師欣賞他的才學,要把外甥女嫁給他,他謊稱未婚,就成了親。一次回浙江辦事,順便到家看望,不想妻子因不習慣鄉間生活,病逝了。

21、牛浦郎不善於經商,自接手爺爺的雜貨店後,日益虧空。牛老爹知悉後上火,病亡。親家卜老爹年歲已大,辦完了牛老爹的喪事後,隨之而亡。老和尚的弟子做了九門提督,差人接了老和尚去京,留下庵子讓牛浦照顧。

22、因為牛浦冒名牛布衣,董瑛慕名前來拜訪,為顯出氣勢,牛浦讓兩個丈舅一個端茶倒水,一個收拾衞生。接待完後,互相埋怨不懂禮數,惹得卜信、卜誠把牛浦從家裏趕了出去,自尋房住。

23、牛玉圃去萬家時,道士向牛浦説了萬雪齋的底細。

24、牛奶奶不知道丈夫已死,以為是牛浦害死了她丈夫,才冒充的牛布衣,於是告了狀。但向知縣以為只是同名,不予審理,發回了原籍去審理。上司認為向知縣不務正業,欲參他,被戲子鮑文卿所救。鮑文卿回到南京,想找幾個人成立一個小戲班子。

25、鮑文卿在街上游走,遇到一個修理樂器的老者,遂請到家中幫忙修理樂器。期間談到倪老爹做了二十多年的秀才,家貧如洗,五個兒子已經賣出去了四個。

26、鮑廷璽的妻子王太太難產而死。向知府升任福建道台。鮑文卿因年歲太大,回到老家南京,到家後不久病重而死。

27、婚後,因鮑家有個婆婆,丈夫也並非舉人,也沒有字號店,這些事實都顯露出來,鮑太太脾氣大發,氣出病來。鮑老太太不堪忍受,在女兒及姑爺的建議下,把鮑廷璽夫婦趕出了家門。

28、季葦蕭此時正在娶二房親。各名士紛紛來賀。鮑廷璽到來後,因為還要回南京,季葦蕭託他給朋友季恬逸帶封信。此時季恬逸在南京,身無分文。

29、恰遇僧官剛剛升任,要擺酒慶賀,眾多朋友紛來捧場。諸葛天申(諸葛佑)在路上看到了杜慎卿,帶朋友前去拜訪。因杜慎卿在考試時得過頭名,眾人都很仰慕。

30、季葦蕭同杜慎卿相談甚歡。杜慎卿同鮑廷璽商議,召集眾多戲子,要開莫愁湖湖亭大會,挑選色藝俱全的人。最後選出了前三名,分別是,鄭魁官,葛來官,王留歌。

31、通過召開的戲子大會,鮑廷璽看到了杜慎卿的慷慨大方,就想借些銀子重新建立一個戲班。

32、韋四太爺要回家,杜少卿送了一隻玉杯,因平日慷慨施捨,家裏沒有銀子使用,就叫管家王鬍子賣了一塊地,賣了一千多兩銀子。

33、杜少卿搬去了南京。眾朋友紛紛前來拜訪,杜少卿也回拜。杜老太爺的門生李大人要舉薦杜少卿做官,杜少卿自知無才,又不願受官場的束縛,裝病不去。

34、薛鄉紳宴請眾朋友,包括遲衡山、馬純上、蘧公孫、蕭柏泉、季葦蕭、餘和聲等人,杜少卿推病不去。期間高老先生大談杜少卿沒有做官的本事,將歷代積累下的家產都揮霍空了。

35、莊紹光應詔覲見皇帝。皇上大為讚賞他的才學,但是他不諳官場世故,得罪了太保,當皇帝要重用他時,太保説不適宜用沒有通過正規渠道進學的人。

36、常熟有個虞博士五十多歲才中進士,為人極其忠厚,做了一系列善舉:受朋友之託,到南京國子監後即履行諾言,給予武書以關照。

37、虞博士帶領眾人舉行隆重的祭祀大典,鄉人圍觀。禮畢,蘧公孫見到了張鐵臂,原來就是張俊民,從遊俠變成了醫生。

38、虞博士等江南名士湊了二十兩銀子,並給西安的朋友修書請於協助,資助他繼續尋找父親。

39、能救老和尚的這個少年是蕭昊軒之子蕭雲仙,他跟隨老和尚返回庵裏,用彈弓射傷了趙大,揹着老和尚逃出來。

40、蕭雲仙留在青楓城休整被破壞的城池,開墾荒地,安撫百姓,興修水利,又請教書先生給幼童教授知識。

41、武書與杜少卿在南京城遇到了莊濯江等人,莊濯江與杜少卿的父親是舊相識,但卻是莊紹光的族親侄子。幾個人相互拜訪,遊玩作詩。

42、李老四將兩個妓女領到湯六老爺處,湯老六欣喜異常。湯鎮台的兩個兒子要來南京趕考,路過這裏,堂弟兄湯老六接待。席間,兩個公子大談考場上的程序、排場。

43、苗民造反,湯鎮台給兩個兒子來信,囑其儘快回家,協助平叛。在貴州,湯鎮台按上級指示,出兵打敗苗兵。但苗民首領別莊燕及降將馮君瑞脱逃,上司不看捷報,只關注苗首下落。

44、湯鎮台回到家後,見到湯老六不成氣候的樣子,十分生氣,又看到兩個兒子的學識太差,就想請教書先生。

45、身在南京的餘有達接到了在家的弟弟的來信,令其暫時不要回家。原來,餘有達在無為州曾收人錢財,幫助打了一樁人命官司,但用的是弟弟餘持的名字。

46、餘有達無事可做,就去南京拜訪杜少卿,在杜家又遇到遲衡山、莊紹光、虞博士、武書等人,時值重陽,登高飲酒作詩作樂。

47、成老爹來找虞華軒,説鄉下有分田地,因方家作威作福,不想賣給方家,虞華軒答應要買。

48、餘有達被選了徽州府學訓導,到任後,六十多歲的老秀才王玉輝來拜。交談中得知,王玉輝一直在著書立説,因而家貧如洗。

49、萬里自稱被保舉為中書,萬中書來訪高翰林時,高翰林邀請武書作陪。高翰林看不起當時的遲衡山、莊紹光、馬純上等所謂名人,因為他們一直是秀才,不能考中舉人。也看不起那些非通過正規科舉渠道而靠保舉取得職銜的人。

50、鳳四老爹提醒幾位朋友應去探尋捉走萬中書的原因,管家去打探,但未搞清。鳳四老爹自己去打探才搞清楚。原來是台州一名總兵被參,萬中書受了牽連。

51、鳳四老爹同府差押着萬中書回台州。途中同船的有一名年少的絲客,受妓女的誘惑,被偷去二百兩銀子。

52、鳳四老爹到南京找朋友陳正公。陳正公借過他的銀子。鳳四老爹想把銀子要回來做盤纏回家。到杭州時遇到了秦二侉子與胡尚書的八公子胡八亂子。

53、聘娘長相嬌媚,喜好結交名貴。她舅舅給她介紹國公府裏徐九公子的表兄陳四老爺認識。見面的前一日,陳木南與徐九公子閒談,表達了妓女地位比戲子地位高的看法。

54、陳木南從聘娘處出來,來向表弟借銀子。此時,徐三公子要去福建上任,徐九公子同去。因此耽擱了兩日陳木南才借到銀子。

55、萬曆二十三年,老一輩的名士逐漸故去之後,社會上崇尚文學的風氣漸漸衰敗下來。雖然也有琴棋書畫的高手如荊元、王太、季遐年、蓋寬等後輩出現,但空有滿腹才學,卻不得重用。只能在田間舍頭艱難度日。

56、萬曆四十三年,水旱偏災,百姓聊窮。河南道監察御史單揚言上奏朝廷説,是因為民間有很多有才學之士,朝廷不委以用,有才無處施展,積聚的怨氣與天地合為一體,致使水旱成災。因此請求朝廷深入民間調查,對於確有才學的,不論生死,均賜予學位,以梳理氣息。朝廷採納,對於文中出現的賢人名士,根據才情大小,分別給予了不同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