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美容 美體 服飾 情感 娛樂 生活
當前位置:哇咔範 > 綜藝 > 娛樂評論

泰坦尼克號圖片 逃生真相婦孺優先只是個傳説

欄目: 娛樂評論 / 發佈於: / 人氣:2.42W

在“泰坦尼克”號沉沒100週年即將來臨之際,一艘超級客輪“巴爾莫勒爾”號8日從英國南安普頓出發,欲重現“泰坦尼克”號當年的航程、包括造訪其沉沒地點。

泰坦尼克號圖片 逃生真相婦孺優先只是個傳説

在“泰坦尼克”號沉沒100週年即將來臨之際,一艘超級客輪“巴爾莫勒爾”號8日從英國南安普頓出發,欲重現“泰坦尼克”號當年的航程、包括造訪其沉沒地點,從而將有關紀念活動推向g.c。

在電影《泰坦尼克號》裏,我們看到了一幅幅充滿人性,感人至深的温暖畫面:白髮蒼蒼的老船長莊嚴宣佈讓婦女兒童首先離船,並平靜地與“泰坦尼克”號一同沉沒;一位仁慈而勇敢的牧師冒着生命危險返回正在沉沒的“泰坦尼克”號動情呼籲:“讓婦女兒童先上救生艇”;一位父親深情地親吻小女兒之後將她送上救生艇……
然而,歷史的真相遠遠沒有那麼温暖。美國《新聞週刊》近期刊登報道稱,讓人遺憾的是,“婦女兒童優先”的動人救生口號並非完全屬實,獲得優先權的主要是頭等艙、二等艙的婦孺。統計數據表明,頭等艙男乘客的生還率比三等艙中兒童的生還率還稍高一點。
“英式禮儀”被揭穿:
逃生機率取決於船艙等級
《新聞週刊》報道稱,“泰坦尼克”號上“婦女兒童優先”的逃生口號並非是虛構,但是,逃生的機率主要取決於乘客當時所在的船艙等級。
報道稱,美國新澤西州州立大學教授、著名社會學家戴維·波普諾在他的《社會學》一書中這樣寫道:“……不幸的是救生船不夠。儘管很多人(超過1500人)遇難,但乘客注意遵守‘優先救助婦女兒童’的社會規範”,使得英國公眾和政府面對這一巨大災難,“可以找到一些安慰”統計數據表明,“乘客中69%的婦女和兒童活了下來,而男乘客只有17%得以生還”。
這是“泰坦尼克”號奉獻給世界的一條活生生的文明守則。
但波普諾接下來揭示的數據卻十分殘酷,他繼續寫道:“我們發現,三等艙中的乘客只有26%生還,與此相應的是,二等艙乘客的生還率是44%,頭等艙是60%。頭等艙男乘客的生還率比三等艙中兒童的生還率還稍高一點。”“輪船的頭等艙主要由有錢人住着,二等艙乘客大部分是中產階級職員和商人,三等艙(以及更低等)主要是由去美國的貧窮移民乘坐。 ”
這是人類社會更為強悍的另一條規則。

於是,波普諾毫不客氣地修改了曾使英國人頗感“安慰”的“社會規範”:“在‘泰坦尼克’號上實踐的社會規範這樣表述可能更準確一些:‘頭等艙和二等艙的婦女和兒童優先’。 ”

在“泰坦尼克”號沉沒100週年即將來臨之際,一艘超級客輪“巴爾莫勒爾”號8日從英國南安普頓出發,欲重現“泰坦尼克”號當年的航程、包括造訪其沉沒地點。

《新聞週刊》報道稱,三類不同艙位的倖存機率之所以會有這麼大的差距,主要有兩個原因。
其一,“泰坦尼克”號和別的客輪一樣,將存放救生艇的區域安排在了頭等艙和二等艙附近,以降低富人和中產階級乘客對航海風險的擔心,當時所有的輪船都是這樣設計的。
其二,下水逃生的安排也保持了這個相同的邏輯,即頭等艙、二等艙優先,而不是後來盛傳的“婦女兒童優先”。
就兒童而論,一、二等艙共有兒童32人,只有一人死亡;三等艙的兒童有75人,死亡55人,毋庸諱言,作為社會等級標誌的艙位成了生命的籌碼。
一、二等艙乘客中的遇難者有很多要麼是盲目相信“泰坦尼克”號是“不沉之船”,要麼是在等待家人時錯過了逃生的機會,而倖存下來的三等艙乘客,大多數是在跳入水中之後才搭上救生艇。
紳士般的死亡,只是被渲染的個體行為。
當然,面對生死抉擇,有些人選擇紳士般的死亡。攜帶傭人、司機等共同登船的富豪本傑明·古根海姆看到女性登上救生艇之後明白自己沒有獲救機會,他返回自己的船艙,穿上了自己的晚禮服。據説他是這麼説的:“我們已經穿上了自己最好的衣服,準備像一個紳士一樣下沉。 ”
63歲的老婦艾達·斯特勞斯拒絕拋下丈夫、梅西百貨的創始人伊斯多獨自逃生。艾達當時幾乎已經上了8號救生艇,但她突然改變了主意,又回來和伊斯多待在一起。她把自己在艇裏的位置給了一個年輕的女傭,還把自己的毛皮大衣也甩給了這個女傭,説“我再也用不着它了!”
億萬富翁約翰·雅各布·阿斯德問負責救生艇的船員,他可否陪同正懷着身孕的妻子馬德琳上艇,那個船員説了一句“婦孺先上”之後,他就像一個真正的紳士一樣,回到甲板,安靜地坐在那裏,直到輪船沉沒,船上倒下的大煙囱把他砸進大西洋中。
《新聞週刊》報道稱,這些具有戲劇性的個體行為後來被大加渲染,掩蓋了事實真相。
報道還稱,白星航運公司(“泰坦尼克”號的船東)的董事布魯斯·伊斯梅從來就不喜歡“泰坦尼克”號的船長愛德華·史密斯和設計師托馬斯·安德魯斯。在船隻下沉時,伊斯梅擠上了一艘載着婦女兒童的救生艇逃生,這使他的下半輩子都揹負着罵名。
史密斯船長則與“泰坦尼克”號一起沉沒。99年後,他使用過的一個雪茄盒在英國利物浦舉行的拍賣會上拍出了2.5萬英鎊。
百年紀念遊 悲喜兩重天

一個世紀前,豪華遊輪“泰坦尼克”號緩緩駛離英國南安普頓港口,乘客向親友揮手告別。很多人想不到,這一別竟是永訣。而在4月8日同一時刻,另一艘遊輪再從這裏起航,重走當年泰坦尼克號的航線,以紀念這場和平時期遇難人數最多的海難。

在“泰坦尼克”號沉沒100週年即將來臨之際,一艘超級客輪“巴爾莫勒爾”號8日從英國南安普頓出發,欲重現“泰坦尼克”號當年的航程、包括造訪其沉沒地點。

“巴爾莫勒爾”號上的1309乘客來自28個國家,將在船上共度12個夜晚。他們中有遇難者和倖存者的後人,有研究“泰坦尼克”號的學者專家,還有很多對它懷有濃厚興趣的普通人。
歡樂!有人進行表演
1912年4月10日,號稱“永不沉沒”的巨輪“泰坦尼克”號開始了它的處女航。4月14日深夜,“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山,船裂成兩半後沉入大西洋,據信2228名乘客和船員中超過1500人遇難。
在“巴爾莫勒爾”號上,餐飲會按當年“泰坦尼克”號的菜單提供,一個比利時樂隊將重奏當年的樂曲,以紀念那些在災難中用音樂鼓舞乘客、直到生命最後一息的樂手。很多幸存者曾回憶説,“泰坦尼克”號沉沒的最後一刻,船上樂隊仍在演奏。
在“巴爾莫勒爾”號上的每一天,這個樂隊要在人們進餐、飲茶和跳舞的時候演奏,在兩場特殊紀念儀式上更不可或缺。這兩場儀式的時間是4月14日晚上11點40分“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山,以及15日凌晨2點20分它完全被海水吞沒的時刻。
很多百年前的場景被重現。候船大廳裏展示的木牀和梳粧枱告訴人們當年的頭等艙何等奢華,那裏還掛着電影《泰坦尼克號》女主角穿過的粉色衣衫。
30多名身穿上世紀初服飾的演員還將重述“泰坦尼克”號乘客的真實故事,把時光帶回到一個世紀以前。
11歲的愛德華來自兒童劇團,他頭戴格子帽斜挎大布包,在人羣中奔走分發刊載“泰坦尼克”號沉沒消息的報紙。戴着帽子的50多歲的謝麗爾一副貴婦人打扮,她扮演的二等艙乘客夏洛特同丈夫變賣了所有家產購得去美國的船票。海難發生時,夏洛特和女兒上了救生船,眼睜睜看着丈夫被海水吞沒。
“我們準備了5年,”紀念航行的發起人摩根説。組織這樣一個航行並非易事。“5年前講起這個活動時,很多人用驚訝的眼神看我,好像我長了三個頭,”他開玩笑説。頭兩年裏,船票幾乎無人問津。
然而摩根沒有放棄,事情也有了轉機。突然一下子很多人來買票,船票在16個月前售罄。
特蕾西和妹妹特麗是兩年前訂的票。“謝天謝地,我很幸運地搶到了,”一身盛裝的特蕾西是“泰坦尼克”號的忠實粉絲。“我太夢想去船沉的地點看看了。我將距離它的殘骸只有幾英里,這是我能和它最近的接觸”。
悲情!有人追尋先祖
接近“泰坦尼克”號的夢想對特麗更為迫切。她丈夫的爺爺曾在華盛頓經商,“有一張‘泰坦尼克’號的船票,不過生意沒結束,無法離開,就放棄了那次航行。”
“‘泰坦尼克’號並不是浪漫和美好的代名詞,它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在73歲的瑪麗看來,“泰坦尼克”號是一場噩夢。
她的船員爺爺隨“泰坦尼克”號一起沉入了海底。奶奶和爸爸靠救濟金過活。災難之後,奶奶得了抑鬱症,爸爸開始恐懼大海,不能從事出海的行業。瑪麗自己平時出行也儘量避免搭乘船隻。
理性!有人填充題材
哈斯在學校任教,50年來一直做“泰坦尼克”號專題研究。記者問他,何以百年已逝,“泰坦尼克”號仍如此引人關注?哈斯認為,“泰坦尼克”號緩慢的沉沒經歷了兩個多小時,不像墜機一下子就全結束了,“這給想象和創作留出了空間”。
“對於世界,‘泰坦尼克’號留下了寶貴的遺產,其中最主要的是強調了交通工具的安全,”他説。此外,還有很多學者通過這次事故研究當時的社會階層劃分和應急反應機制。
哈斯説,很多人曾經問他,一百年後是否人們還會記得“泰坦尼克”號。“我的回答是,‘泰坦尼克’號永遠不會被遺忘”。
8日上午的南安普頓細雨霏霏,但下午4點“巴爾莫勒爾”號啟程之際,烏雲已散,陽光普照。
乘客有的舞動國旗,有的用力揮手,向岸上送行的親友道別,岸上一片“再見”、“旅行愉快”的祝福聲。
候船大廳裏,一度響起電影《泰坦尼克號》的主題曲《我心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