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美容 美體 服飾 情感 娛樂 生活
當前位置:哇咔範 > 生活 > 養生

酸性體質容易生病 是科學抑或危言聳聽

欄目: 養生 / 發佈於: / 人氣:1.6W

朋友圈裏,經常出現關於酸性體質容易得病的新聞,還説酸性體質患癌症機率比鹼性體質高出三倍以上。專家趕緊出來闢謠,原來在所有醫學書籍中,根本沒有酸性體質這一説。

酸性體質容易生病 是科學抑或危言聳聽

朋友圈裏經常會有這樣的文章,“知道你為什麼經常疲憊不堪嗎,原來是酸性體質惹的禍”。起初我們不明白什麼是酸性體質,立馬就有人跳出來科普,告訴你因為血液PH值有高低,以7.35為界限,大於界限是酸性體質,小於界限是鹼性體質。於是很多人恍然大悟,原來是按照PH值來劃分酸鹼度。

慢慢的,朋友圈還會出現酸性體質愛生病,酸性體質容易的癌症等文章,鬧得人心惶惶。對照酸性體質一看,頓時萎靡不振,原來我是酸性體質,原來我容易的癌症。

酸性體質容易生病 是科學抑或危言聳聽 第2張

酸性體質的人惶惶不可終日,鬧得周圍的人也跟着着急。什麼蘇打水,鹼性食物,只要跟鹼性相關的,統統都要買回來,家裏堆滿了瓶瓶罐罐,簡直就成了救命稻草。

近日,國家一級營養師出來闢謠,原來在所有醫學書籍和藥典名著中,根本沒有酸性體質的説法。中醫雖然經常提到體質問題,但通常是區分陰陽屬性,將酸鹼屬性發揚光大的,估計是鹼性食物和鹼性保健品廠商。

酸性體質容易生病 是科學抑或危言聳聽 第3張

提到酸性體質,很多人不禁要問了,酸鹼體質按照血液PH值來劃分,那胃液裏,小腸液裏,胰液裏的PH值明顯不同,這些難道就不算嗎?由此可見,身體酸鹼性由血液PH值決定的説法,本身就站不住腳,因為這些內臟器官液的PH值有酸有鹼,如此以偏概全的論調,實在有些可笑。那麼你指出的酸鹼體質,是不是還要根據具體部位來區分呢?

酸性體質容易生病 是科學抑或危言聳聽 第4張

很多人説酸性水果吃多了,身體就會呈現酸性,而且深信不疑。其實,食物酸鹼,是按照它消化吸收後,剩餘的微量元素來區分的。剩餘元素是鉀、鈣、鎂等金屬性元素,我們就會區分為鹼性食物。如果是硫、磷、氯,通常認為是酸性食物。

但是,身體屬性跟食物無關。我們吃食物,無論是酸性和鹼性,只需關注其營養成分,以食物屬性論身體,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酸性體質容易生病 是科學抑或危言聳聽 第5張

其實,人體酸鹼度自稱一套系統,各類臟腑器官之間,會通過組織液的循環,來完成酸鹼度的自我調節。跟外在飲食或者水質,沒有太過直接的關係。

如果真有網絡上説的那麼邪乎,吃某些東西就改變了體質,那就不是例如腰膝痠軟、精神不振等外在顯現,而應該是酸中毒或鹼中毒,是必須要就醫治療的,哪裏還有閒工夫喝一口蘇打水,吃一口獼猴桃,咬一口芒果。代謝紊亂可不是小事情,想要慢慢調理,早已經來不及了。

酸性體質容易生病 是科學抑或危言聳聽 第6張

當然,身體並不是不會出現酸鹼失衡的情況,比如説過度飲酒,導致中毒的時候;比如説腹瀉、嘔吐,或者患上了糖尿病等,都有可能導致身體酸鹼性紊亂。但是,朋友圈那些危言聳聽的酸性體質危害,已經被科學證實是不成立的。

儘管如此,朋友圈還是在轉發這些文章,尤其是很多長輩,特別喜歡以這些不科學的東西當做養生的法寶。大家要警惕以訛傳訛,要相信科學,不要被這些商家噱頭所欺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