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美容 美體 服飾 情感 娛樂 生活
當前位置:哇咔範 > 生活 > 經驗

長春歷史介紹 長春歷史介紹內容

欄目: 經驗 / 發佈於: / 人氣:7.41K
長春歷史介紹 長春歷史介紹內容

1、長春史建於公元前2000年是肅慎國的第二個王都,當時是惠(穢)族的主要聚集地,稱為“喜(三個七和在一起那個字)”,肅慎的第二代王室在此修建土坯城牆和宮殿,稱為“喜都”此時已有人口約千户,這是最早長春歷史,所以三個七組成的“喜”也是應該是現在長春的簡稱。

2、後來在公元前約1800年時惠、漠(貊)兩族逐漸遷徙在喜都融合成為惠漠族(滿族的前身),當時成為得匯(德惠)國,改“喜都”為“何龍(合隆)城”,後來建立扶餘國由於此時與中原的東漢文化開始交流,道教傳入扶余所以把國都又改稱“天罡城”此時人口已經上萬,城牆和宮殿也改為石建的。

3、一直到唐朝開元時期,長春成為唐‘安北都護府’的一部分,時被中原人士稱為“書山府”,是唐朝發配文字獄犯人的地方,當時書山城被冤枉發配的文人很多,也使這裏成為文化之城,是許多中原學子嚮往的學習只地,所以“書山有路勤為徑”廣為流傳至今,此時這裏已經人口近十萬的大城市城牆面積擴大了數十倍。

4、公元846年惠漠後裔大柞戎在此建立臣北邵(渤海)國,改“書山府”為“隆州府”,做為國都後遷都‘敖東城’,此時這裏還是北邵國的文化和經濟中心和第一大城市,人口已近50多萬。

5、公元1115年契丹逐漸強大,這裏成為契丹管制女真的重地,由於契丹的一個王子在此地出生,所以把這裏改成為以契丹王子的名字命名為“耶律德光城”。

6、後來在公元1234年女真人在這裏崛起,把這裏改回祖先的“隆州城”又稱“白龍府”,作為國都,並在北面建立了軍事重地黃龍府,之後遷都中都(北京)後,把這裏改稱“寬城府”,為北方的軍事、政治、文化中心,此時的大金國,國富民強,從西方傳來的景教(基督教)成為大金的國教,全民信仰,寬城成為東方最大的基督教聖地,全城大小教堂很多,信仰民眾有數十萬,此時的寬城人口近百萬,城市已具備規模,城牆高大分為內外兩城,宮殿隨不使用但也保持的十分豪華,百姓安句樂業,有專門傳道的牧師在教堂講道,大多數信徒為富有的地主階級,修建大小教堂,小市民在公辦的最大的教堂聽道。

7、後來蒙古強大起來,攻佔寬城,用了近一年的時間才攻下來,元由於信仰藏傳佛教,所以認為這裏是景教的不詳只地,才會久攻不下,就下令將這裏的城牆拆毀,百姓遷移到遼陽和中原等地,這座千年古都變為一片廢墟,又把廢墟所有的一切又挖地三尺,移為平地,所以今天基本上找不到這座古城的任何痕跡,只有在今天小城子村附近有點留下一點殘存的遺蹟。

8、明朝後期女真逐漸強大,建立大清國,後來長白山成為滿族祭祖的聖地,在原來古城的西南部伊通河畔的驛站成為去長白山的必經之路,乾隆幾次在夏季到長白山祭祖路過這裏時都發現這裏的氣候比盛京涼爽很多,而且風景宜人,便順口説出“長白山下春常在,伊通河畔人人愛”的詩句,後來嘉慶登基後去長白山祭祖,來到這個驛站時也發現這裏氣候很涼爽,又聽説先帝説過的話,便在嘉慶5年(1800年)開始在此建立地方行政機構,取其中第一句的兩字設“長春廳”。1865年建築城垣,佔地5平方公里。到1883年,人口達9萬餘人。

9、1896年帝俄侵入東北,攫取中長鐵路築路權,在長春建起俄國人居住區。1906年日俄戰爭結束,在長春的帝俄權益為日帝所取代,1908年日帝為擴大“滿鐵附屬地”,開始建設長春火車站,其後又開闢商埠,當時城市面積為21平方公里,人口約15萬。

10、1931年“9.18”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了我國整個東北地區,長春淪為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1932年3月1日,日本帝國主義扶持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成為傀儡政權——“滿州帝國”,將長春定為“國都”,改名“新京”,成為日本帝國主義統治東北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至1944年市區面積為80平方公里,人口達81.7萬人。抗日戰爭勝利後,我軍於1946年4月14日曾一度解放長春。但1946年5月23日國民黨的魔爪又伸入長春使長春的經濟和各項事業遭到了嚴重破壞,城市生產和人民生活瀕臨絕境,市區人口最後減至17萬人。

Tags:長春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