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美容 美體 服飾 情感 娛樂 生活
當前位置:哇咔範 > 生活 > 經驗

端午節的什麼作文 端午節的什麼作文範文

欄目: 經驗 / 發佈於: / 人氣:2.85W
端午節的什麼作文 端午節的什麼作文範文

1、篇1:端午節的一天。端午節是中國人最熟悉的節日之一,卻也是中國人最陌生的傳統節日之一。説熟悉,因為在中國,幾乎沒人不知道五月初五端陽節。説陌生,因為在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知道端午節究竟應該怎樣過。端午節,這個漸漸被我們淡忘的日子究竟有着怎樣的故事,以前的人們究竟如何度過這特殊的一天?端午佳節又至,在品粽懷古之餘,不妨也體味一下粽香背後端午節更本真的味道,或可在那粽香深處尋到一些不該被忘卻的兒時記憶。

2、如今,有關兒時端午點點滴滴的記憶,時常湧現在我的腦海,聞着粽香,也便嗅到了童年的時光,感覺那麼近,彷彿那些事就發生在昨天。童年的我不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只知道每年家裏就像過年一樣隆重地過端午節。端午節的前一晚臨睡前,媽媽總要在我的手腕上綁一圈五彩絲線,據説可以驅毒避邪。而我總要一遍遍地叮囑媽媽,要她記得明天叫我一起去摘艾草。但是記憶中每次醒來,我就聞到了一陣陣艾草的香味,睜開眼一看,艾草與榕樹枝已經高高地掛在門框上了。於是賭氣,責怪媽媽説話不算數。媽媽笑嘻嘻地端來臉盆,盆裏漂浮着碧綠的艾草葉和榕樹葉。媽媽哄我:“快起牀,洗洗眼,明亮亮,洗洗臉,漂漂亮亮。”於是我便高興地爬起牀,洗臉吃飯。印象中的一個端午,看見外婆一手端着青花小瓷碗,一手拿着小銅勺子在碗裏輕輕地攪拌,滿屋子都飄散着酒的香味。我問外婆在弄啥,外婆説是拌雄黃酒,小孩子過端午都得喝一口。我好奇地用舌尖舔了一下,嫌苦就推開了小碗。外婆卻一臉嚴肅地説,喝一口就不怕蛇咬了,喝了才能吃粽子。於是我閉着眼喝了一口,又趕緊咬了一口又香又甜的紅棗粽子。接着,外婆用筷子蘸了雄黃酒滴在我的耳朵裏,還在我額頭上寫了“王”字。之後又給我套上繡有蠍子、壁虎、蜈蚣、蟾蜍、蛇等“五毒蟲”的紅布兜兜和用紅綢做的心形小香袋。還説滴了雄黃酒毒蟲不鑽耳朵,額頭上的“王”字就是專吃“五毒蟲”的老虎。我邊吃着粽子邊聞着香袋,顯得十分愜意。外婆也自然有了興致,不緊不慢地説從前村頭的河裏有條大青龍,老是興風作浪,沖毀莊稼和房子,還要吃豬、吃牛、吃人。人們沒法子就去河神廟裏求神仙。神仙説龍吃了粽子就不鬧了。照着神仙的説法,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一早,人們就把剛出鍋的粽子扔到河裏給龍吃。結果,龍真的不再鬧騰了,老百姓也過上了安穩日子。隨着年齡增長,我知道端午吃粽子的習俗除了外婆的説法以外,還有紀念戰國時的偉大詩人屈原。因為屈原在流放時得知自己的國家已被秦軍攻破,悲憤交加,寫了《懷沙》詩後就抱石投入汩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引舟競渡打撈屈魂,還向江裏投下粽子,以避魚蝦水獸蠶食屈原身體。從此,包粽子、賽龍舟就成了端午的重要習俗,以弘揚屈原的愛國主義和不屈的民族精神。時光如流水,歲月一晃而過,如今過端午,我不插艾草,不綁五彩線,甚至連粽子也很少吃了,即使吃,也是買現成的,至於歌仔戲,那更是很少涉足了,端午的味兒淡了許多,童年的記憶也就越發顯得珍貴了,懷念童年,懷念端午。

3、篇2:端午節味道。今天是端午節,以往的端午節,我們一家四口都去外婆家過,那熱鬧的氣氛、濃濃的端午節味兒,已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記憶中,端午那天,外婆一見到我們,像小孩那般樂開了花,忙着拿黃瓜、黃金瓜、麻花塞進我們手中。既然是端午,印象最深的就是看外婆包粽子了。桌上放着粽葉、糯米、紅豆、紅棗、五花肉,還有扎粽子的線。外婆麻利地拿起兩片粽葉疊在一起,握成錐形,然後,放些糯米,再放紅棗,(是紅棗粽嘛),放上兩顆或三顆紅棗,用手把糯米壓實,再把粽葉對摺過來包個嚴實,用線捆結實、捆緊。看着外婆熟練地包着一個又一個粽子,我也忍不住了,試着去學,兩片棕葉拿在手,無論怎麼折都沒有外婆折得好,糯米不是放太多,就是放太少,最後包起來一點樣子都沒有。可誰會在乎我包得好不好呢,外婆看見了還一直誇我。陣陣粽子的清香飄入我的鼻子,仔細聞聞還夾雜着紅豆、紅棗、五花肉的香味……正沉浸在對以往端午節的回憶裏,媽媽的手機響了。我豎起耳朵,果然是外婆打來的,心裏不禁美滋滋的,等下就可以去外婆家囉。然而,耳邊傳來了媽媽的話:“老媽,今年端午在家過了,斌的家庭作業很多,還要複習,星期一要月考。”我聽了,像泄了氣的皮球,耷拉下腦袋,悶悶不樂地繼續埋頭做作業。窗外飄來陣陣粽子的清香,鄰居家在燒粽子過端午了。傍晚,媽媽催促還在做作業的我:“先吃飯吧,等會吃完飯再做,抓緊點,還得複習一下,準備明天的月考。”坐在餐桌前,看到豐盛的菜餚,有黃魚、黃鱔、黃瓜,確信今天是端午節,知道媽媽忙了一下午。可我心裏分明覺得缺少了什麼……不經意地,那端午的味兒在悄然間淡去。我記憶中的端午還會回來嗎?

4、篇3:端午節的意義。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端午節的第一個意義就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生於楚威王五年夏曆正月初七,或謂生於楚宣王二十七年,卒於楚襄王九年。端午節的第二個意義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説:“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裏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端午節第三個意義是為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端午節第四個意義是紀念現代革命女詩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國,後人為敬仰其詩,復哀其忠勇事蹟,乃與詩人節合併舉行紀念,而詩人節亦因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定為端午節。秋瑾字睿卿競雄,號鑑湖女俠,小字玉姑,浙江紹興人,幼年擅長詩、詞、歌、賦,且喜騎馬擊劍,有花木蘭、秦良玉在世之稱。28歲時參加革命,影響極大,預謀起義,開會時為清兵所捕,不屈,於光緒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紹興軒亨口英勇就義。

Tags:端午節 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