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美容 美體 服飾 情感 娛樂 生活
當前位置:哇咔範 > 電影 > 歐美片場

每日新報:奧斯卡 美國人的“春晚”?

欄目: 歐美片場 / 發佈於: / 人氣:1.81W

“年年難辦年年辦,處處突破處處破”,84歲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似乎陷入了一種尷尬的境地。眼看着國內的“春晚”靠廣告賺得盆滿缽滿,奧斯卡也不能守着“全明星效應”安貧樂道。

每日新報:奧斯卡 美國人的“春晚”?

“年年難辦年年辦,處處突破處處破”,84歲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似乎陷入了一種尷尬的境地。紅地毯上,好萊塢女星們的五彩華服爭奇鬥豔;頒獎台上,領獎人千篇一律地致謝;舞台外,觀眾競相猜測着早已不新鮮的獲獎名單……電視機前呆坐3個半小時,沒滋沒味,除了3個小時頒獎之間的插播廣告能讓人心存記憶之外,整個典禮實在乏善可陳。

回過頭來看看獲獎名單,明星雲集、熱鬧非凡,無甚新意、缺少驚喜,優點和缺點一樣少得可憐,就連最後眾望所歸的《藝術家》獲獎,也如同本山大叔壓軸的小品一般,沒看時讓人滿懷期待,看了後卻覺得不過如此。直到3個小時的無聊鏡頭讓你昏昏欲睡,醒來一拍大腿才恍然大悟:奧斯卡不就是美國人的“春晚”嗎?競猜環節是觀眾與主辦方互動,明星領獎是即興表演,獲獎感言是“春晚賀電”,至於片尾音樂,整個一美國版的《難忘今宵》……每一個環節都是遊戲,每一個動作都是表演。奧斯卡同樣隨波逐流,只不過表達方式比較保守,它既要收視率,又和商業保持距離,它想玩藝術,又不敢跟商業徹底決裂,所以只能曖昧着。

商業與藝術的完美平衡是奧斯卡曾經稱霸國際影壇的“不二法門”,以前的奧斯卡佳作不斷,《阿甘正傳》《勇敢的心》《角鬥士》等佳片,口碑與票房齊飛,但近兩年來奧斯卡在商業和藝術上不斷失衡,評委日趨孤芳自賞,與觀眾漸行漸遠:《拆彈部隊》沾了政治的光,《國王的演講》佔了保守的便宜,就連今年的《藝術家》也得益於懷舊心理的支持。

為了彌補這種失衡,奧斯卡也學起了咱們評選“我最喜愛的春晚節目”的均衡法則,排排坐、分果果,《雨果》佔據了5個技術獎,就只好分給《藝術家》4個技術獎,影后給了梅麗爾·斯特里普,最佳女配角就分給了《相助》中的奧克塔維婭·斯潘塞。所有獎項被毫無意外、平均分攤在各部熱門影片中,從小金人數量上看,奧斯卡所謂的革新和改變,實際上就是摸透了平均主義的脈搏。

眼看着國內的“春晚”靠廣告賺得盆滿缽滿,奧斯卡也不能守着“全明星效應”安貧樂道。既然節目創新空間不大,“坐着把錢賺了”就成為主辦方的集體訴求。今年奧斯卡頒獎典禮,負責直播的美國廣播公司開出了每30秒175萬美元的報價,比另一大吸金熱門選秀節目《美國偶像》每30秒46.7萬美元的報價高出了近三倍。單這一晚,將能夠籌集超過8000萬美元的收入。提名午宴上,一位製片人的玩笑話道破奧斯卡在如今電影工業裏的玄機:“奧斯卡提名名單和獲獎名單本質上與亞馬遜的暢銷書榜單是一回事,名義上是眾望所歸的品質之選,根本就是促銷手段。”所以,對於奧斯卡來説,電影既是藝術,也是商業,美國“春晚”,我們明年再見。

文/於穆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