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美容 美體 服飾 情感 娛樂 生活
當前位置:哇咔範 > 生活 > 經驗

中國十大節日 分別在什麼時候?

欄目: 經驗 / 發佈於: / 人氣:9.86K
中國十大節日 分別在什麼時候?

1、除夕(臘月最後一天)。

因常在夏曆臘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稱該日為大年三十,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民間最為重視。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掃庭舍,迎祖宗回家過年,並以年糕、三牲奉祀。

2、春節(正月七年級)。

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天臘、新歲,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 中國人過春節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歷史。在民間,舊時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日。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七年級,但一般至少要到農曆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算結束

3、元宵節(正月十五)。

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後一個重要節令。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4、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

在夏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煙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5、清明節(陽曆4月5日前後)。

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掃墓祭祖的日子。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經歷史的發展演變,清明具有極為豐富的內涵,各地都發展出了不同習俗,而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6、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

五月是仲夏,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還稱“正陽節、五月節、龍舟節等。端午習俗有食粽子與賽龍舟。食粽子的習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賽龍舟在中國南方沿海一帶十分盛行。

7、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

又名七巧節、雙七、星期、女兒節等。“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遠古時代,古人就對牛郎織女的天象有所認識。七夕節是中國傳統文化節日。七夕節的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禮拜七姐、陳列花果與女紅(gōng)等諸多習俗。“七夕節”是世界上最早的愛情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説為載體,以愛情為主題,以女人為主角的節日。

8、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

又稱秋節、八月節、團圓節,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節日,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9、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日)。

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 是中國傳統節日,古人認為重陽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祥日子。古代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的習俗,慶祝重陽節一般包括登高、曬秋、賞菊等活動。

10、臘八節(農曆十二月初八)。

臘八節,俗稱“臘八” 臘八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祈求豐收和吉祥。歲終之月稱“臘”的含義有三: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逐疫迎春”。

Tags: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