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美容 美體 服飾 情感 娛樂 生活
當前位置:哇咔範 > 生活 > 經驗

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簡介 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

欄目: 經驗 / 發佈於: / 人氣:2.46W
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簡介 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

1、愛提問的學生

1942年初秋,袁隆平從重慶市龍門浩國小畢業,進入復興初級中學。在學習中,袁隆平有個特點,就是喜歡思索,愛提問。

一節數學課上,講“有理數”這一章。老師講了一條乘法的重要法則:同號相乘的數取“+”號,並把絕對值相乘。老師進一步解釋説:“這就是説,正數乘正數得正數,負數乘負數也得正數。”

袁隆平邊聽邊想,正數乘正數得正數,這好理解;負數乘負數也得正數,這是為什麼呢?於是就發問:“老師,負數乘負數,為什麼得正數?”袁隆平儘管沒有從老師的回答中得到滿意的答案,但卻使他對這些抽象難懂的概念產生了興趣,增強了邏輯思維能力。

有一次,老師講到一個世界難題:一角不能三等分。袁隆平覺得不好理解,他認為一個角應該可以三等分,比如一個90度的直角,分成各30度,不是分得規規矩矩的嗎?但是老師説,這樣分不對,就是不能三等分。

為什麼一角不能三等分呢?袁隆平感到裏面肯定有道理可講。他自己想不出來,老師又沒有把其中的道理講清楚,他的心中留下了一個大疙瘩。

這些留在心中的疑惑,實際上是袁隆平思維發展和心靈成長的標誌。他開始對抽象的概念發生興趣,開動腦筋進行思索,強烈的求知慾,使他學到了不少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2、游泳奪冠

1947年6月,湖北省舉辦全省體育運動會。袁隆平非常喜愛游泳,便向體育老師報名,要求參加預選。老師朝他打量一番後,搖搖頭説:“你個子太小,體力不夠,不行!”他心裏不服氣,心想:自己從8歲開始,在隨父母逃難的途中,就是走水路來重慶的,一天不小心,在船上被四弟隆德推下了水,險些被淹死,幸虧被一位老船工救上船來,才保住了性命。從此自己下決心要學會游泳,今後能遇難救人。

9歲逃難到了重慶,每到夏天,放學回家後自己就要去長江邊的“龍門浩”戲水。漸漸地,他掌握了熟練的游泳技術,甚至可以搏擊嘉陵江和橫渡長江了。因此,他很想在正式比賽的場合去試一試。

預賽的那天早晨,由周老師帶隊,10多個初選上的同學每人騎一輛自行車,奔向比賽的游泳場,袁隆平也偷偷地跳上最後一位同學的自行車後架上同行。待到達預賽場地時,周老師發現了他,便笑着對他説:你既然來了,也就試試看吧!

結果,出乎大家意料,他竟在漢口的預選賽中獲得100米和400米自由式兩個第一名,而其他同學都名落孫山。接下來,袁隆平又奪得了湖北省男子自由泳第二名。回母校時,袁隆平受到熱烈歡迎,同學們在校門口把他抬起來,使勁地往上拋了多次。

3、立志學農

高中畢業以後,報考哪一所大學呢?這個問題成了袁隆平全家爭論的焦點。當時,在南京政府僑務委員會事務科任科長的父親袁興烈希望袁隆平報考南京的重點大學,日後學成,走“學而優則仕”的道路。

19歲的袁隆平,已有了自己的獨立見解。他想:第一,父親要自己報考南京的重點大學,是希望自己能升官發財,光宗耀祖。對此,袁隆平毫無興趣。第二,想赴重慶求學。抗日時期的“陪都文化”,對他有很大的吸引力;8個春秋的山城生活,使他有着深厚的感情。第三,在國小階段,一次參觀園藝場時,他對生氣勃勃的花、草、果、木和大自然春華秋實的變化規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想到這些,他直截了當地對父母親説:“還是讓我報考農學院吧!”

善良的母親講出了自己的想法:“隆平,爸爸的意見你還要認真考慮。當然最後還得由你自己作主!”頗具民主思想的父親,熟悉隆平的個性,既然兒子立志學農,他也不好再提反對意見了。袁隆平就這樣義無返顧地報考並考取了四川重慶相輝學院的農學系,高高興興地跳進了“農門”。

4、服從分配

1953年夏,4年的大學生活就要結束了,袁隆平和其他同學一樣,面臨着畢業分配的選擇。7月下旬,學校在禮堂舉行分配動員大會,向畢業生髮出號召:服從統一分配,到農村去,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袁隆平和每一個畢業生一樣,面臨着一場考驗,思想上展開了激烈的鬥爭:他希望自己能留在重慶搞科研工作。但是,祖國急需大批有專業知識的知識分子到基層去,到農村去推廣農業技術,急需大批有專業知識的青年奔赴教學崗位,教書育人,把知識傳播給一代又一代年輕人……

他想:自己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大學生。自己親眼看到新中國剛剛成立,百業待舉,百廢待興。國家在有許許多多困難的情況下,仍然拿出了不少的錢來修建校舍、培養大學生。4年大學生活中,老師們花費了多少心血傳授知識,培養自己。當祖國和人民需要自己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時,我們沒有理由不服從統一分配。

他想到了自己動盪的童年,目睹和親歷了敵機狂轟濫炸我國土和同胞的慘景,這不正是由於當時沒有一個強大的祖國所造成的嗎?他看到了抗戰時期的那一代青年,懷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激情和緊迫感,奔赴抗日前線,那是保衞祖國的需要。今天,我們這一代大學生,服從統一分配,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這正是建設強大祖國的急需。

思想通了,袁隆平向學校遞交了服從統一分配的決心書。在學校的統一分配下,袁隆平拿着分配通知,來到湖南省農業廳報到了,接着就被派遣到偏僻的湘西雪峯山麓的湖南省安江農校教書。

5、俄語教師

1953年8月,袁隆平告別母校西南農學院,走進了安江農校的校園,開始了長達18個春秋的教學生涯。

來校第一個學期,因缺少俄語教師,學校分配他到文史教研組教俄語。性格隨和的袁隆平,儘管專業不對口,但他服從學校安排,愉快地當上了俄語教師。他認為這是自己教學生涯的開端,必須開好這個端。他不因為學校缺乏俄語教師而“濫竽充數”,而把它看成為一次學習的好機會。

有一次,文史教研組晚上開會,他忘記參加。第二天,教研組組長李紀春老師問他,“小袁,昨晚開會,你到哪兒去了?”袁隆平這時才恍然大悟,如實對教研組長説,“李老師,對不起,我備好課後,就只顧去看那一堆外文雜誌去了!”他經常是這樣,一鑽進書本,就忘記了其他事情。

不備好課,他從不走上講台。從教俄文字母發音第一堂課起,就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大家反映新來的俄語教師“板書清晰,發音準確,口齒清楚,重點突出,形象生動”。為了激發同學們學外語的興趣,他採取課內師生之間用俄語回答簡短提問,課外教唱俄語歌曲,與蘇聯同類學校同學通信等多種形式,來豐富教學內容,鞏固課堂所學單詞和語法,收到良好效果。連原來對外語不感興趣的同學,也提高了興趣,進步很快。

為了教學和科研,他不僅努力學習俄語,而且刻苦自學英語,不斷提高聽、寫、閲讀水平。通過長期堅持,他可不帶字典閲讀英、俄外文雜誌和資料,是全校第一個外語過關的專業教師。他經常以現身説法來啟發教育學生,要刻苦學好外語,多掌握一門外語,就等於多打開一扇獲取知識的窗户,可以學到更多更廣的科學知識。

Tags:袁隆平 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