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美容 美體 服飾 情感 娛樂 生活
當前位置:哇咔範 > 生活 > 經驗

端午節吃粽子關於 端午節吃粽子

欄目: 經驗 / 發佈於: / 人氣:1.68W
端午節吃粽子關於 端午節吃粽子

1、吃粽子歷史淵源:粽,屬“籺”的一種,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古人以柊葉、箬葉或菰蘆葉包裹稻米(或黍)煮成,尖角,如心之形,曰粽(粽)。逢年過節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的傳統習俗。《山海經.南山經》:凡鵲山之首,自招搖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狀皆鳥身而龍首。其祠之禮:毛,用一璋玉瘞;糈用稌米,一壁,稻米、白瑩為席。粽最初是作為端午節拜神祭祖的貢品;到了晉代時已經普及到全國各地並被正式定為端午節慶食物。晉周處的《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2、吃粽子演變:粽子,也稱“角黍”、“筒粽”等。“粽”字本作“粽”,歷史上跟粽子沾邊兒的文字記載,最早大概見於漢代許慎的《説文解字》,將之解釋為“蘆葉裹米也”。

(1)西晉新平太守周處所寫的《風士記》,則明確提到了“角黍”一詞:“仲夏端五,方伯協極。享用角黍,龜鱗順德。”

(2)晉代時,粽籺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3)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禮品

(4)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裏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台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説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

(5)明清兩代,粽子成了吉祥食品。清 屈大均《廣東新語》:“五月自朔至五日,以粽心草系黍,卷以柊葉。”相傳,那時凡參加科舉考試的秀才,在赴考場前,要吃家中特意給他們包的“筆粽”,樣子細長很像毛筆,諧音“必中”,為的是討個口彩。

(6)至今,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

Tags:端午節 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