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美容 美體 服飾 情感 娛樂 生活
當前位置:哇咔範 > 電影 > 歐美片場

《創戰紀》觀影入門:關於前作你需瞭解的6件事

欄目: 歐美片場 / 發佈於: / 人氣:1.05W

它看起來更像是一塊流行文化的試金石或是一部有關“極客”(Geek)的故事,而不是當今電影製作的範本。在影片上映後得到了褒貶不一的評價  在1982年7月上映後,《電子世界爭霸戰》得到了很多褒貶不一的評論。

《創戰紀》觀影入門:關於前作你需瞭解的6件事

本站娛樂訊 它看起來更像是一塊流行文化的試金石或是一部有關“極客”(Geek)的故事,而不是當今電影製作的範本。沒有史蒂文-利斯伯吉爾(Steven Lisberger)拍攝的《電子世界爭霸戰》(Tron),電影製作的規模也將大不相同。當然,即將於1月10日(週一)登陸國內影院的這部續集《創戰紀》(Tron Legacy)也將不復存在。許多人記得上一部或許是因為在幾年前看過影碟,而隨着《創戰紀》就要正式上映,也許我們應該降低處理器的時鐘頻率,再重温二十多年前的《電子世界爭霸戰》,相信這會更有助於你在進入影院後,理解《創戰紀》的故事。

1.源代碼(Source Code):《電子世界爭霸戰》的緣起

影片緣於創造者利斯伯吉爾對電子遊戲的痴迷,他認為可以將遊戲世界在大銀幕上展現

“我意識到這些技術非常適合將視頻遊戲和計算機特效帶到銀幕上來。而正是那個時候,整個概念閃現在我腦海中,”《電子世界爭霸戰》創造者史蒂文-利斯伯吉爾説到。他對於正處於飛速發展、能夠讓遊戲愛好者體驗五光十色虛擬世界的視頻遊戲領域十分着迷。因為並不滿足於封閉的現實,利斯伯吉爾決定將電腦遊戲的世界展現給所有人。“我認為吸引的那些元素也正是創造《電子世界爭霸戰》的基礎:可以這樣拍電影、拍動畫、運用技術。事實上,網絡空間在那時對我來説將是下一個尖端領域。當然,對於現在來説,這已經是句老掉牙的話了。因此我會有相當冒險的感覺。但這也是一個非常理想的時機來考慮這些技術可能創造什麼樣的未來。”

2.程序錯誤(Bugs):籌備《電子世界爭霸戰》的困難

利斯伯吉爾最初想要拍攝一部以真人合書作為結尾的動畫電影。由於片中有大量的電腦特效,這個項目的最佳合作伙伴似乎應該是一家技術公司。幾乎每個他去接觸的人都拒絕了他。但位於LA的信息國際(Information International)公司被他想做的東西所吸引。當利斯伯吉爾信心滿滿地深入鑽研數字技術能夠做什麼的時候,有關《電子世界爭霸戰》的概念最終成為了一部由真人表演混合CG動畫的作品。到了這個時候,利斯伯吉爾已經花了30萬美元來開發這一項目,並通過獨立融資籌到了約400萬美元。這對於影片能夠開始製作所需的資金來説遠遠不夠。利斯伯吉爾和商業夥伴唐納德-庫什納(Donald Kushner)最終孤注一擲,並得到了與迪士尼公司會面的機會。迪士尼對此很感興趣,但需要將1000萬美元甚至更多的錢投給一個經驗不足的導演和一部完全採用新技術製作的電影,不免還是有些擔心。即便這樣,項目主管最終説服迪士尼,讓其掏腰包來製作一部測試片段,才最終令他們相信這行得通。

3.啟動(Booting Up):《電子世界爭霸戰》正式啟動

圖為《電子世界爭霸戰》項目正式啟動後,工作人員繪製的角色設計稿

儘管贏得了迪士尼的青睞,但仍還有很多事情需要解決。“在計算機技術方面,我們就像是一個新生兒,還有很多的禮節要學習。而它們像是一所有着悠久歷史、教學嚴格的學校一樣。就感覺好像有頭頭對它們説,‘難道你敢越界,加入敵方陣營嗎?’”利斯伯吉爾回憶到。但在團隊正式開始進行項目製作後,越來越多的懷疑逐漸轉變成了興奮。很多動畫師(包括年輕的約翰-拉斯特)也想看這些構想到底將如何成真。利斯伯吉爾請來漫畫大師讓-紀勞(Jean Giraud)來處理服裝和佈景,《銀翼殺手》(Blade Runner)的席德-米德(Syd Mead)來負責交通工具,商業藝術家彼得-勞埃德(Peter Lloyd)把握環境。根據不同的時間和需要,他們還要相互交換工作。

4.運行時間(Runtime):《電子世界爭霸戰》的製作

利斯伯吉爾請來傑夫-布里吉斯(Jeff Bridges)、大衞-華納(David Warner)、布魯斯-鮑克斯雷特納(Bruce Boxleitner)和辛迪-摩根(Cindy Morgan)主演該片。採用實際視頻遊戲的時間運用來幫助演員們理解概念。“那時什麼都沒有。”他回憶到。“只有一個乒乓球遊戲放在舞台的角落。砰砰砰,一個人會説:‘我們在那兒,’之後其它所有東西都要從遊戲中推斷。”他回憶到,“我認為相對於真實的世界來説,我們正在拍攝的東西有着某種特殊的吸引力。我們並沒有使用藍布和綠布,但我們卻用了黑的,因此所有東西都是黑白的。一個人在拍攝過程中會覺得這像是一門表現主義裝飾派藝術。”《電子世界爭霸戰》用了六個月的時間進行前期製作準備、四個月的時間拍攝,最後用了九個月的時間完成效果。劇組人員將這部電影當成是一部動畫作品,而非真人表演的。但他們仍常糾結於那些需要的、但卻還沒被髮明出來的技術。

5.文件名(Filename):《電子世界爭霸戰》的角色

《電子世界爭霸戰》由傑夫-布里吉斯(左)主演,他也是續集《創戰紀》的主角

《電子世界爭霸戰》的故事主要圍繞凱文-弗林(Kevin flynn)展開,他是一名為大型軟件公司ENCOM工作的程序員。凱文拼命地證實ENCOM公司最熱門的電子遊戲是從他那裏被自己以前的同事埃德-迪林傑(Ed Dillinger)偷走的,而埃德卻靠着這個來迅速晉升成了公司主管。公司的大型操作系統“主腦操控程序”(Master Control Program)正慢慢地控制着一切,它勒索埃德給予自己更多的能力和訪問權限,以便能夠入侵五角大樓。當凱文試圖做最後的努力阻止它時,MCP向他發射激光將其數字化,把他送進了虛擬世界。在那裏,凱文發現了一個程序創造的世界。他們的創造者在MCP確立規則的遊戲裏專心地比賽。凱文唯一的希望就是找到好朋友艾倫-布拉德利(Alan Bradley)設計的程序“Tron”,並與其合作試圖對抗日益強大而瘋狂的MCP。

6.下載(Download):《電子世界爭霸戰》的影響

圖為《電子世界爭霸戰》海報。在影片上映後得到了褒貶不一的評價

在1982年7月上映後,《電子世界爭霸戰》得到了很多褒貶不一的評論。《綜藝》(Variety)則嗤之以鼻到:“《電子世界爭霸戰》有着讓人愉悦的視覺特效,但在故事和觀眾投入方面做得很失敗。編劇兼導演的史蒂文-利斯伯吉爾充分運用了最新技術來展現眼花繚亂的效果。但對於孩子(尤其是電腦遊戲愛好者)來説,在觀看的時候會有種度日如年的感覺。”這部投資巨大的電影並沒有獲得成功。但就算沒有取得同年上映的另一部電影《ET外星人》(ET)那樣巨大的反響,《電子世界爭霸戰》還是以1700萬美元的成本在美國取得了3300萬美元的票房成績。像《ET外星人》一樣,迪士尼並沒有打算將其拍成一個系列。準確地説,在迪士尼認為時機合適之前,它沒有這樣的打算。不過在幾年前,這樣的時機終於出現,於是也就有了我們即將看到的續集《創戰紀》。(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