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美容 美體 服飾 情感 娛樂 生活
當前位置:哇咔範 > 電視 > 內地劇

《產科醫生》產科男醫生同類電視劇 《產科醫生》被贊靠譜

欄目: 內地劇 / 發佈於: / 人氣:2.07W

《產科醫生》劇中,當產科醫生採用“凝血酶灌注手術”救治產後大出血病例時,電視熒屏下方打出一行字幕:“凝血酶應用於產科臨牀目前尚有爭議,本劇治療方式不具指導性。”

《產科醫生》產科男醫生同類電視劇 《產科醫生》被贊靠譜

醫療題材電視劇《產科醫生》正在北京衞視熱播,有細心的觀眾在看電視時發現了一件事情——劇中,當產科醫生採用“凝血酶灌注手術”救治產後大出血病例時,電視熒屏下方打出一行字幕:“凝血酶應用於產科臨牀目前尚有爭議,本劇治療方式不具指導性。”雖然這只是一個小小的細節,卻讓一些觀眾感慨不已。和那些漏洞百出的“醫療神劇”相比,這樣一句提示既具有科普價值,又體現了劇組的專業精神。只不過,像這樣靠譜的醫療劇,實在太稀缺了。

熱門醫療劇,拍好不容易

近年來,醫療劇成了國內外最熱門的電視劇題材之一,美國的《豪斯醫生》《實習醫生格蕾》,日本的《白色巨塔》《醫龍》等,都曾受到觀眾追捧,國內也推出了《心術》《醫者仁心》等醫療劇。此外,還有不少帶有投機色彩的電視劇,如《產科男醫生》等,雖然掛着醫療劇的頭銜,其實更多的都是情感內容。

有那麼多經典作品在前,此次播出的《產科醫生》自然壓力不小。該劇導演李小平這樣表述創作理念,用寫真的手法和真實的細節,展現劇中人物的工作和生活現狀,“我們的目的是呈現給觀眾真實專業的現場感,我們的根本底線是尊重觀眾的智商。”正因為如此,這部劇中的醫學專業程度,到了讓觀眾敬佩的地步。

《產科醫生》的故事發生在三江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第一產科裏,全劇講述了二十多個醫療病例。用編劇張作民的話説,劇中故事都來自醫學專著中的典型病例,有事實根據,“當然,有個別病例,如女主角的母親患了子宮內膜癌後用了‘靶向給藥’的治療方式,這就帶有一些理想主義的色彩了,但也是我向專業醫生諮詢過多次的結果。”

該劇目前只播出了四分之一,不過在網上已掀起熱議。網友“安寶和爾康”點讚道:“真心不錯,達到了行業劇的標準,很專業,希望後面能保持下去。”還有一位網友“無影燈”寫道:“名副其實的醫療劇,應該將專業、嚴謹當做追求。雖説電視劇只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但既然展現的是醫療這個特殊行業,就不能隨心所欲,胡編亂造。

《產科醫生》劇中,當產科醫生採用“凝血酶灌注手術”救治產後大出血病例時,電視熒屏下方打出一行字幕:“凝血酶應用於產科臨牀目前尚有爭議,本劇治療方式不具指導性。”


個別國產劇,“病”得太離譜

巧的是,就在《產科醫生》播出前一天,醫學專業網站丁香園公佈了一份“錯誤百出的醫療電視劇”調查。調查結果多少讓電視人感到尷尬,曾是熱播劇的《心術》,當選“醫生心目中錯誤最多的醫療電視劇”第一名,《產科男醫生》緊隨其後,《醫者仁心》當選季軍。

該調查還列舉了不少醫療劇的“雷點”,比如“抱着骨折患者到處跑”“被刀扎傷後直接拔刀”“不管什麼病人猝死,上來就電除顫”。“這些錯誤也就是我們醫生能看出來,但是這樣的錯誤很容易誤導普通觀眾,他們遇到類似情況,要是照着這樣的方式去做,可能會造成嚴重後果。”安貞醫院心外科一位醫生説。

《醫者仁心》編劇徐萌和《心術》編劇六六,都曾聲稱為了創作在醫院當過“卧底”。但在醫學界人士的眼裏,如此“臨陣磨槍”,顯然無法彌補專業知識和背景上的缺陷。事實上,創作者要想過醫療專業這一關,必須得花一番心血。張作民此前曾創作過小説版《產科醫生》,據他透露,當時從構思到完成,這部小説用了差不多五年時間。

    年輕時,張作民曾在一家大醫院當護工,對醫院的“格局”相對熟悉。而為了創作,他查閲了大量醫學資料,“我去北京圖書大廈,把幾乎所有陳列出來的產科方面的書都買了。網絡資料就更多了,光是打印出來的就有一百多萬字。”另外,他還觀看了大量手術視頻,“剖宮產的手術視頻我不知看多少遍了。”寫作過程中,他每寫一章,就發給產科的醫生朋友看一章,徵求意見,避免出現錯誤。

《產科醫生》劇中,當產科醫生採用“凝血酶灌注手術”救治產後大出血病例時,電視熒屏下方打出一行字幕:“凝血酶應用於產科臨牀目前尚有爭議,本劇治療方式不具指導性。”


 給“病劇”體檢,還得靠醫生

《產科醫生》的創作幕後,有不少醫學界專業人士跨界相助。

據該劇製片人敦淇介紹,拍攝過程中,為了達到細節的真實,劇組專門邀請了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同仁醫院的產科醫生到現場當“監工”,從台詞中的專業術語,到演員在手術枱上的操作動作,一一“過檢”,保證專業化和職業化。這些跟組醫生,像導演一樣可以隨時喊停,進行調整、糾正。

另外,全劇中有大量展現手術畫面的鏡頭,看起來非常逼真。不過,據郭淇透露,這些手術鏡頭其實是由真正的醫生在人體模型等器材上進行的,全套過程和真實手術一模一樣。他笑稱這些醫生是“專業手替”,“正是他們的幫助,讓這部醫療行業劇的專業性更強。”

《產科醫生》的送審過程,也是一次查漏補缺的專業檢驗。

敦淇説,該劇在向衞生部門送審時,包括七位醫學博士在內的專家委員會提出了不少意見,比如“凝血酶止血”在醫療界存在爭議,就是他們提出來的。還有一些專業術語使用不規範性,比如“宮口開全”與“宮口全開”,一字之差,含義有別,“諸如此類的台詞問題,我們後來都讓演員重新補配了台詞。”

為了保證劇中的專業性,一些被醫學專家挑出問題的段落,甚至進行了重拍。比如劇中有一場戲是搶救一名“熊貓血”產婦,醫院裏沒有存血,恰好一位醫護人員是罕見血型,便當即決定獻血救人。但專家委員會提出,醫院不具備採血權,無償獻血應該到專門的血液採集機構。無奈,劇組只得搭建了一個供血中心的場景,重新拍攝這場戲。

“我們本着絕對真誠的態度,儘可能去糾正疏漏,不讓低級錯誤影響到全劇品質,但醫療劇真的太專業了,這部劇確實仍有不少瑕疵,做到完美太難了。”敦淇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