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美容 美體 服飾 情感 娛樂 生活
當前位置:哇咔範 > 綜藝 > 娛樂評論

鏘鏘三人行節目 豪情談論天下事

欄目: 娛樂評論 / 發佈於: / 人氣:1.5W

《鏘鏘三人行》是鳳凰衞視出品的著名談話類節目,由主持人竇文濤與兩岸三地傳媒界、文化界之精英名嘴,針對每日熱門新聞事件或社會熱點話題進行研究,節目中各抒己見。

鏘鏘三人行節目 豪情談論天下事

《鏘鏘三人行》是鳳凰衞視出品的著名談話類節目,由主持人竇文濤與兩岸三地傳媒界、文化界之精英名嘴,一起針對每日熱門新聞事件或社會熱點話題進行研究,節目中眾人各抒己見,但卻又不屬於追求問題答案的正論,而是俗人閒話,一派“多少天下事,盡付笑談中”的豪情,達到融匯信息傳播,製造樂趣與辨析事理三大元素於一身的目的。主持人與兩位嘉賓似三友閒聚,在談笑風生的氣氛中,以個性化的表達,關注時事資訊,傳遞民間話語,交流自由觀點,訴説生活體驗,不掩真實性情,分享聊天趣味。


節目介紹

《鏘鏘三人行》由鳳凰衞視金牌主持人竇文濤與兩岸三地傳媒界、文化界之精英名嘴,一起針對每日熱門新聞事件進行研究,並各抒己見,但卻又不屬於追求問題答案的“正論”,而是“俗人閒話”,一派“多少天下事,盡付笑談中”的豪情,達至融匯信息傳播,製造樂趣與辨析事理三大元素於一身的目的。看似“平衡一下”的“滑頭話”,其實是竇文濤引導嘉賓發表具個人色彩的大膽言論,有時又略顯露骨(這也是該節目吸引人的一大原因),營造日常聊天的形態、談笑風生的氣氛,力求談話輕鬆、惹笑。節目十六年來秉承平民視角的清談態度,深入透徹,具有濃厚的人文色彩和人文價值取向。”

主持人與兩位嘉賓宛如三友閒聚,企求迴歸即興聊天本色, 坦誠相見,大膽言論。在談笑風生的氣氛中以個性化的表達,關注時事資訊,傳遞民間話語,交流自由觀點,呈現生活體驗,不掩真實性情,分享聊天趣味。

竇文濤説:”我只是個真正的實用主義者。真正的實用主義者沒有虛榮心,因為他知道那是虛的,很多 東西要讓我有實際的感受才行。比方説像我們這種靠名氣吃飯的人,連名氣都不是越多越好。一個人只要不驕不躁就能看到這個事實。“他有天馬行空的活躍思維,引起觀眾興趣和注意的是他豐富的“非語言符號”。有個性、有特色、有閲歷,正是竇文濤的個性魅力。
鏘鏘三人行被《新週刊》譽為”15年來中國最有價值的電視節目“。

主持人資料


竇文濤,祖籍山東,1967年8月21日生於河北省石家莊市,1985年就讀武漢大學新聞系。4年本科畢業後南下到廣東電台工作,同時兼職於廣東電視台,其間主要擔任包括新聞,娛樂等各類節目主持人,重點傾向於談話節目和社會類話題。先後擁有記者,編輯,節目企劃,節目監製及頻道總監助理的專業資歷。在廣東從事電台及電視節目主持及製作的7年中,曾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被評選為全國廣播電視"十佳"節目主持人,並獲首屆"金話筒"獎。

1996年3月,赴香港加盟即將開播的鳳凰衞視,擔任中文台的娛樂資訊欄目《相聚鳳凰台》的節目主持人。1997年4月,開始擔任每晚九時首播的時事資訊欄目《時事直通車》的主播。1998年4月,推出完全體現個人風格的"脱口秀"欄目《鏘鏘三人行》。每次節目裏同兩位嘉賓主持聊天,嘉賓則親自選出,包括導演、作家、學者、政界及傳媒界精英等,個個閲歷豐富,見聞廣博,名嘴會聚,各抒己見,堪稱"非常男女"。節目緊跟時事新聞,不求高度,只求廣度;不求深度,只求温度;不求結論,只求趣味。將私人間的侃談搬上熒幕,以百姓之心,看天下之事,從而成功將娛樂元素注入時事節目,開闢了另類的新聞漫話節目路線,使之成為一個感性的聊天節目。《鏘鏘三人行》已成為鳳凰衞視中文台名牌欄目之一,深受海內外廣大觀眾喜愛。

金牌嘉賓


許子東

浙江天台人,1954年8月21日生於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文學碩士,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東亞語言文化系文學碩士,香港大學中文學系哲學博士。歷任華東師範大學副教授,香港嶺南學院中文系副教授。現居於香港,擔任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同時亦擔任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兼職教授,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
著有《郁達夫新論》、《為了忘卻的集體記憶-解讀50篇文革小説》、《香港短篇小説初探》、《張愛玲的文學史意義》等作品。
許子東於2000年起,經樑文道介紹,開始擔任《鏘鏘三人行》的嘉賓主持,把學術融入日常話題中。據報章資料,許子東曾害怕上電視,但在朋友樑文道的遊説下,認為《鏘鏘三人行》是一個可作學術角度界入的節目,於是同意參與。

樑文道

祖籍廣東順德,1970年12月26日生於香港。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香港著名作家、文化人、傳媒人。擔任鳳凰衞視讀書節目《開卷八分鐘》主持人。
著有《我執》《我讀》《關鍵詞》《讀者》等作品。
樑文道於1999年起參與《鏘鏘三人行》節目,併成為該節目的金牌嘉賓。而竇文濤、許子東、樑文道三人被稱為《鏘鏘三人行》的“鐵三角”。

部分常任嘉賓

馬家輝

1963年生於香港,台灣大學心理學系學士,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科學碩士,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社會學博士。

香港傳媒人、專欄作家、文化評論學者,台灣問題研究員。曾任台灣華商廣告公司文案企劃、台灣《大地》地理雜誌記者、《明報》世紀版和讀書版策劃顧問,鳳凰衞視、有線電視、香港電台節目主持等。現為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助理主任,有多本著作結集出版。是早期加入節目的嘉賓之一。

馬未都


1955年生於北京,祖籍山東榮成。著名收藏家、古董鑑賞家,觀復博物館創辦人及現任館長,廣西衞視《收藏馬未都》節目主講人。

孟廣美

1967年生於台灣,台灣藝人、演員。首位登上好萊塢大銀幕的台灣女藝人,代表作品《女人行》、《木乃伊3》。是《鏘鏘三人行》的重要嘉賓之一。她的隨機應變、伶牙俐齒,和真實透明在節目中一覽無餘。坦率的個性和伶牙俐齒的主持風格使她受到眾多觀眾喜愛。

《鏘鏘三人行》是鳳凰衞視出品的著名談話類節目,由主持人竇文濤與兩岸三地傳媒界、文化界之精英名嘴,針對每日熱門新聞事件或社會熱點話題進行研究,節目中各抒己見。


形式與技巧

三人組合

樑文道認為“兩個人聊會很累,三個人就很輕鬆,不用搶着説話”。而另一個常客許子東則發現“其他脱口秀都是説給觀眾聽,我們是聊給自己聽”。
《鏘鏘三人行》十來年,嘉賓像流水一樣來來去去,當中混得最臉熟的是許子東和樑文道。很多臨時發揮的即興話題都不敢交給面生的嘉賓,非要這三個人坐在一起才能指望可以聊出世態百相。

聊給誰聽

比《鏘鏘三人行》早出生兩年的《實話實説》被認為是內地第一檔脱口秀,製片人齊含笑認為是社會變化過快給脱口秀帶來了出頭的機會,因為跟不上變化節奏的人太多,大家面對未來都辨不清方向,這時候就需要有公眾人物來提醒你怎麼做選擇題,“我們的節目很簡單,就是告訴你別人想什麼和怎麼想”。這個初衷一開始就決定了《實話實説》不像是百無禁忌的脱口秀,更像是一碗每週準時煲好的心靈雞湯,人們在崔永元身上尋找社會共識,在嘉賓身上投射自己的人生經驗

鄒倚天認為,“鏘鏘”其實和《實話實説》一樣,也是一場面向觀眾的談話,但道具和形式可能是最簡單的:三把椅子、三個人,圍着一張只能放三個杯子的圓桌討論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沒有熱線電話,沒有現場觀眾,真正能指望的只有鏡頭上的三張嘴。

這種簡易模式的好處是節約了成本,又能真正形成聊天的效果,問題是寶都押到了主持人身上。鄒倚天説:“比如‘礦難’出來之後,我們知道這個話題是大家都關心的,希望通過它體現主持人和嘉賓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一定要真誠。通常我們都能達到效果,但有時候遇到嘉賓陷在一個問題裏出不來,就需要竇文濤把嘉賓的思維揪回來。在這種節目形式當中,唯一不能取代的就是一個好的主持人。”

有時候竇文濤也會放嘉賓一馬,任其自由發揮。鄒倚天説:“很多電影人上節目都希望宣傳自己的作品,我們也樂意配合。”但導演們一旦説起中國電影就會義憤填膺地跑題,有幾次説得興起,馮小剛就脹得一臉通紅,滔滔不絕地表示拍好電影要用心。遇到這種情況,竇文濤就端起笑容,等待對方把話説完,然後開始另一個話題。因為他知道,馮導説的話,其實是電視機前面的人感興趣的,私人聊天中的個人狀態對觀眾來説,永遠是最生動的東西。

自由度的驚喜

有故事的普通人都被請上了《魯豫有約》,在現場觀眾面前和陳魯豫講述自己的百味人生,他們的現實生活則投射在現場大屏幕上,這種雙管齊下很快就能讓觀眾沉浸在節目創造出來的暖色調當中。

“《魯豫有約》可以講故事,我已經有你的資料了,只要想從哪幾個角度來問你,片子什麼的組裏的人也都準備好了。”鄒倚天強調的是另一個問題:“從主持人的角度,魯豫比竇文濤輕鬆多了,我們沒故事可講,只有一個線頭,你想把它發展下去,弄成一件衣服,就得自己掏出東西來。”

竇文濤不在的時候,節目組曾經找過陳魯豫和樑文道來代班,播出後反響一般。掏出來的東西多了,節目的個人氣質也就被固化了。鄒倚天也承認這點:“這是他原創的節目,風格特別適合他的氣質和個性,所以後來有電視台模仿,但都超不過‘鏘鏘’。”
這種有強烈主持人烙印的節目在美國的代表是奧普拉脱口秀和大衞·萊特曼的《深夜秀》(又譯《大衞牙擦騷》)。許子東認為,美國的大牌節目和“鏘鏘”比起來,也顯得很有形式上的侷限。“美國的談話節目都不是三個人的,要麼是兩個人,要麼是一個圓桌,很多人。歐洲也一樣。美國的電視工業這麼強大,他們一定什麼形式都嘗試過,偏偏這種形式沒有出來。這種形式能在中文電視圈流行,説明電視文化雖然是普世的,但是它畢竟有各個民族文化的特點在裏面。”

和大多數談話節目一樣,“鏘鏘”事先也會給節目設好話題,給嘉賓分配“方向”,但一上了鏡頭,話題就被放開了。有一次,何平上節目聊自己的《天地英雄》,但最後在椅子上對中國的發展過快表示憂慮,“我們怎麼就成了睡不着的國家?”這些亮點在樑文道看來都是自由度帶來的驚喜:“大衞·萊特曼那麼優秀的人,但他的脱口秀都是有幾十個編劇給他寫台本。所以美國編劇一罷工,他就有點頂不住。而我們沒有台本,只有一個大致的方向,這反而是優勢。”

《鏘鏘三人行》是鳳凰衞視出品的著名談話類節目,由主持人竇文濤與兩岸三地傳媒界、文化界之精英名嘴,針對每日熱門新聞事件或社會熱點話題進行研究,節目中各抒己見。


評價

《鏘鏘三人行》做的是一張嘴的生意,3把椅子和3個杯子的“話癆”節目,套回了上億元的廣告投放。

“鏘鏘”的收視率源於竇文濤的“掰扯”,“鏘鏘”愛好者在內地的誕生得益於鳳凰衞視中文台的落地。“鏘鏘”小將們讀王朔的書、看竇文濤的“三人行”、唱周杰倫的歌,嘻皮雅臉,混入社會,長大成人。老“鏘鏘”們則有台必鳳凰、鳳凰必鏘鏘,混跡餐桌、遺情酒店。

“鏘鏘”是最不憤怒的節目。這裏沒有義憤填膺的談話嘉賓,只有強烈表述欲的主角。“鏘鏘”不反智、不反信息量、不反世界觀,不反動。所以,它的智慧是世俗的智慧,是通透的結果。越是俗人,越是有自我批判精神的人,越是把自己姿態放低,越能在這檔節目中找到共鳴。

在《新週刊》對《鏘鏘三人行》的網絡受眾調查中,“鏘鏘”觀眾的男女比例達到可貴的平衡,分別佔到一半(女50.75%)對一半(男49.25%),這個觀眾羣體的生態平衡來自“鏘鏘”在嘉賓上的明智選擇:既有聰明男性,也有生猛女人。

有77%的人熱愛“鏘鏘”是因為其話題的熱辣和主持人的風格,同時有78%的人表示,竇文濤離開後“鏘鏘”將再無顏色。

尤其值得濃墨重彩一筆的是,有56%的觀眾認為“鏘鏘”影響了自己生活中的談話風格,教會了他們怎麼有趣怎麼來説、更加願意與朋友交談以及談性不是禁忌。

“鏘鏘”受眾在變化。老“鏘鏘”們為F40,社會影響力越來越大,老“鏘鏘”們追捧三人行。70年代生人從上學時就聽説這一檔節目,一直到行走江湖進入社會,依然買賬。而新的一代小朋友們則在視頻網上能夠輕易捕捉到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和節目單,網絡電視和即時通信讓他們在觀看和觀感時保持同步。

在地域上,每個城市都有“鏘鏘三人行”,隨時在餐桌上展開話題,在街邊店路演。既有京普,也有粵言。不一定長期固定看“鏘鏘”,但姿態、語氣、語速的拿腔弄調皆已“鏘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