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美容 美體 服飾 情感 娛樂 生活
當前位置:哇咔範 > 綜藝 > 娛樂評論

古裝劇照沒有特效居然是這樣 揭祕為何國產劇只有五毛錢特效

欄目: 娛樂評論 / 釋出於: / 人氣:2.25W
古裝劇照沒有特效居然是這樣 揭祕為何國產劇只有五毛錢特效

如今被觀眾稱為雷劇的,不是因為故事情節的誇張,就是因為特效渣出新境界。特效在劇集中佔的比重越來越大的同時,名聲卻越來越差,甚至有了“五毛錢特效”這樣的詞...

如今被觀眾稱為雷劇的,不是因為故事情節的誇張,就是因為特效渣出新境界。特效在劇集中佔的比重越來越大的同時,名聲卻越來越差,甚至有了“五毛錢特效”這樣的詞來專門形容電視劇製作的“粗製濫造”。國產劇運用特效技術已經幾十年了,為何還屢屢被稱為“五毛特效”?是缺錢,還是缺技術?什麼是影視特效首先給大夥科普一下“影視特效”與“CG”的定義。CG的全稱是Computer Graphics,是指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視覺設計和生產的一種範疇統稱,既包含藝術,也囊括了當下所有的視覺藝術創作活動,如平面印刷品的設計、網頁設計、三維動畫、影視特效等。影視特效即是CG中的一種。1986版《西遊記》中孫悟空出世早在1980年代六小齡童版本的《西遊記》中,石猴出世,孫悟空的“騰雲駕霧”,這些都是影視特效,大概也是大陸觀眾對這種技術最原始的印象。1995年,皮克斯動畫工作室推出世界上第一部完全用計算機動畫製作的電影《玩具總動員》,CG的概念真正開始被普遍認知。在中國,各大院校開始設立“影視後期合成特效”等相關專業大多是到了2000年以後。對於演員來說,特效的運用是好事也是難題。但這部每集有300多個特效鏡頭的電視劇播出後,不少觀眾直呼特效山寨,“摳像邊緣全是鋸齒,很多合成CG動畫的場景都未經過校色,粗陋不堪,敢問投資都用到哪裡去了?”對此,張紀中的解釋是該劇的投入和美國大片沒法比,國內的技術也達不到好萊塢水準。網劇《盜墓筆記》號稱每集投入達500萬元,總投資超過8000萬元,但播出後網友們討論的是特效水平究竟是五毛還是兩毛、為什麼廣告時間視覺一下子就好起來了。網路劇《萬萬沒想到》的相關負責人表示,除非劇情需要才會動用特效,“國內最好的特效團隊就算徐克和光影等團隊了,很多人都不願意給國產劇做特效,要做的話一般都是一些在校學生練手做著玩。”電視劇《鐵甲艦上的男人們》的特效總監、從業已有15年的許捷坦言,基礎國產劇特效由學生操作並不為過,“單一重複性的特效工作很簡單,我可以說兩三個月就可以培養一個,但中國缺的就是技術總監式的人才”。 “特效行業本身存在的時間就不多,幾乎就是在日新月異地變化中,國內缺乏這個領域的基礎開發人員,所以很難跟上國外大公司的步伐。” 在Base Fx從事電影特效行業已有六年的Mr. Q說。Mr. Q認為,影視特效最大的瓶頸並不在技術,而在渲染時間上,如果想要製作細節豐富逼真的畫面,渲染時間是最大的考驗。但目前的電視劇製作週期和開發模式,顯然容不得“慢工出細活”的工作方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畫面很美,但其特效公司R&H已宣佈破產。“特效行業在全球都是一個不是特別成熟的行業,很多問題都還在探討階段。”天宮異彩的導演肖洋說。特效費錢,但是製作特效的公司未必賺錢。比如李安導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特效是公認的好,但其特效公司已宣佈倒閉。

如今被觀眾稱為雷劇的,不是因為故事情節的誇張,就是因為特效渣出新境界。特效在劇集中佔的比重越來越大的同時,名聲卻越來越差,甚至有了“五毛錢特效”這樣的詞...

《花千骨》中的食人花在《花千骨》中飾演上仙夏紫薰的演員蔣欣就曾感嘆,“曾經需要跋山涉水去拍攝的情節,如今只要一塊綠布藍布就可以解決問題。”但沒有了“真聽、真看、真感受”的表演體驗,詮釋角色的難度增加了不少, “CG的出現對演員的表演要求更高了,需要培養更強大的想像力和藝術創造力。”但在特效製作人眼中,特效並不能成為演員表演的“減分項”。電影《少年班》的導演肖洋是知名特效製作公司天宮異彩的創始人,曾長期從事後期工作。他並不贊同演員們對於特效製作的抱怨,認為演員的“無實物表演”早在學校讀書時就該是基本功。“我不太贊同因為有了影視特效,演員更勞心的說法。”肖洋以站在懸崖邊上的戲碼為例,“如今可以通過後期製作來完成,演員可以不用站在懸崖上用後期製作來完成,是不是一定程度上讓你更專心表演,不會產生心理上的恐懼感?”影視特效已在國產劇中廣泛運用,滿屏的古裝傳奇武俠神話劇中,特效製作成了不可或缺的部分。國產劇觀眾的觀賞重點,也從關注演員、劇情,轉為挑剔起作品的配音剪輯,以及特別的視覺體驗。但讓觀眾目瞪口呆的,不是特效有多好,而是有多雷。國產劇的特效為什麼會渣渣,經費是一大因素。一般而言,電視特效鏡頭的價格在一秒鐘1500元左右,但對於大部分需要運用大量特效的電視劇而言,製作再大,預算也不夠花,雖然不至於5毛一秒,但所費的成本也只能出個次品。據報道,2010年張紀中版《西遊記》花了1500萬元用於後期特效製作,共有14家公司參與制作10.2萬秒特效鏡頭,也就是平均約147元一秒。張紀中透露,相比2003年版《射鵰英雄傳》的後期製作經費,《西遊記》的增長了10倍,但數量和難度則增加了20到30倍,特效鏡頭的數量佔了劇集鏡頭總數的一半多。

如今被觀眾稱為雷劇的,不是因為故事情節的誇張,就是因為特效渣出新境界。特效在劇集中佔的比重越來越大的同時,名聲卻越來越差,甚至有了“五毛錢特效”這樣的詞...

肖洋認為,“在中國內地,單個鏡頭的特效製作,國內的從業者沒有問題的,low的特效還是在於製片人的選擇,製片人是否尊重基本的特效工作流程的問題”。 “據我瞭解,市面上大家的水平還是差不多的,只是錢和時間的問題。” 電視劇《鐵甲艦上的男人們》的特效總監許捷說。對於許捷的觀點,資深影視評論人李星文也表示認同,“一方面是硬實力,技術的提升人才的培養,另外一方面就是資金、時間這些條件的滿足”。《鐵甲艦上的男人們》中的特效鏡頭有3600秒。“現在提倡‘後期前置’的概念,我也是當時劇還沒拍就帶了一個小組進組,很多道具、造型、場景後來都變成我來負責了,其實這些都跟特效緊密相連。” 許捷坦言,劇組對於特效工作的尊重會直接影響到最終的呈現效果。《鐵甲艦上的男人們》劇照對於特效的好壞評判標準,基本上是各個劇組自己把握。許捷說:“目前還是處於一個大家共觀賞共稽核的階段,至於你說一二三的標準,現在還沒有,所以才會有行業亂象出現。”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院長李劍平曾從教育角度分析過中國影視特效的蹣跚發展,他說,目前的特效多是數字技術,跟動畫專業的培養方向比較接近,所以中國的很多特效師都是動畫專業出身,亟待需要細分出特效製作專業。沒有自主品牌的特效軟體、沒有本土的特效人才團隊、中國特效師狹窄的發展空間和不夠完善的教育體系都是當下中國影視特效的發展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