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美容 美體 服飾 情感 娛樂 生活
當前位置:哇咔範 > 生活 > 文化歷史

宰相稱謂的來歷 宰相稱謂的由來

欄目: 文化歷史 / 發佈於: / 人氣:1.93W
宰相稱謂的來歷 宰相稱謂的由來

1、“宰相”之稱源於西周時期的“太宰”和戰國及其以後的“相國”與“相”。

2、“宰”原指奴隸主的家務總管,“相”字古意為輔佐。兩字結合,就有“百官之長”的含義。相對於朝廷來説,前者當為國家的政務總管,後者則是國君下的文官之長。於是,人們便將國家的行政首腦謂之“宰相”。

3、在世襲制的封建社會裏,未成年的“兒皇帝”以及智商欠佳的昏庸君主並不鮮見。如此一來,“君弱臣強”“奴大壓主”的現象自然就成為執政者的心腹之患。

4、為了免除這一弊端,歷朝歷代都在對相制進行微妙的修訂。秦漢時期,丞相即宰相,丞相府乃為最高行政機構。而西漢末期則嫌丞相一人權重,遂廢丞相、置“三公”,由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分管丞相之事。東漢之初,又以太尉、司徒與司空為三公,分掌兵、民、工三職,且分曹闢官,同為“宰相”。隋唐時期,皇帝亦實行“多相制”,意在分散宰相之權力。宋代在中書省內設參知政事為副宰相,並採取其他手段,相繼分離了軍權與財權。到了元代,又以中書省獨掌朝政,宣告了“多相制”的結束

5、明洪武年間,中書省被廢除,“宰相”一職被取消,改由皇帝直接指揮六部,另設殿閣大學士協助皇帝處理政務。這種“內閣”,實際屬於事實上的“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