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美容 美體 服飾 情感 娛樂 生活
當前位置:哇咔範 > 生活 > 經驗

高職藝術設計教學的缺點與對策研究 提高高職藝術設計教學質量

欄目: 經驗 / 發佈於: / 人氣:2.24W
高職藝術設計教學的缺點與對策研究 提高高職藝術設計教學質量

1、高職藝術設計教學的缺點

2、改善高職藝術設計教學的對策

方法/步驟

高職藝術設計教學的缺點與對策研究 提高高職藝術設計教學質量 第2張
1

高職藝術設計教學的缺點一是教學目標設置不合理。一方面,不注重學生的個別差異。有的學生繪畫基礎較好,而一些學生沒有任何基礎,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能全面的顧及學生的能力、認知、心理情感等因素,不能因材施教,針對不同水平的的學生,設置相同的目標,無法體現學生的個體差異。導致一些繪畫基礎較好的學生“吃不飽”,而基礎較差的學生“吃不了”的局面。另一方面,由於我國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大多來源於傳統美術教育的轉型,學科定位還不十分明確,教學體系尚不成熟,使的教學目標出現偏差。許多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為傳統美術教學與信息技術的簡單疊加,不能實現技術與文化藝術的完美結合,從而成為普通本科教育的縮影,無法體現教學目標的獨特性與前瞻性,缺乏職業特色,不能適應現代社會急需的複合型人才培養的要求。二是教學內容單調。一方面,當前一些高職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內容仍偏重於技術性,屬於“精英”教育,不能激發所有學生的藝術設計積極性,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雖然高等教育改革已提出多年,但大多藝術設計專業的改革只是為了適應高職教學改革潮流而進行的“形象”轉變,設計課的形式大於內容。我國教育部明確提出“高職教育就是就業教育”的定位,但是許多高職藝術設計教學內容以教材為主,理論與實踐脱節,實踐類教學項目較少,無法適應就業市場。另一方面,藝術設計教學必須以學生較強的人文素質為基礎,只有在厚重的文化引領下,才能設計出成功的作品。而當前,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普遍缺少相關人文素質培養。一些高職院校普通的教學理論更加趨向功利化,忽視對藝術設計人才綜合素質的培養,對學生的的全面發展視而不見,違反了藝術設計教育的初衷和本質。三是教學方法呆板。目前雖然大多院校在不斷探索新型藝術設計教學手段,但在實際應用中往往無法突出這些藝術設計課程的個性,以教師的口傳心授與示範指導為主,“重技能”、“輕參與”,“重教導”、“缺實踐”,“重共性、輕個性”的特點仍然存在。不能實現“教、學、做”的有機結合。無法體現“雙主體”教學,在教學中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怎麼教、教學怎麼學,無法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行知識和技能的自主探究,而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法、研究性學習等新型教學方法在藝術設計教學中沒有得到廣泛應用。四是教學評價不全面。由於藝術設計學習過程是一種長期積累、反覆訓練的過程,而在許多院校的教學中,教師仍突出學生學期末的學分考核“定性評價”,而忽略日常學習的“定量評價”,不能把促進學生綜合藝術設計素養的提高和終身學習觀念的形成做為評價目標,過份注重結果而忽略過程。同時,不同設計水平的學生採用相同的評價方式,使得美術基礎較差的學生無法看到自身的進步,對本專業喪失了興趣。

2

改善高職藝術設計教學的對策(一)教學目標層次化首先,在高職藝術設計教學中,要定位於職業能力的形成,把學生繪畫技術水平與藝術素質的提升、培養學生對藝術設計的興趣、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做為最終目標,教學目標的設置更加科學、合理,目標的設置不再是簡單的普通高校美術課的延續,而是促進學生在藝術設計的道路上走的更加長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要對學生的藝術感知、技術水平、行為表現等方面的目標進行量化、細化,以便對學生更好的進行目標的評價。其次,要注重教學目標的差異性,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設置與其自身相符合的目標,讓每位學生都能夠滿足自己的學習需要,用“成功設計”和“快樂設計”、“主動設計”的理念指導教學,激發學生對藝術設計的信心。(二)教學內容豐富化高職藝術設計教學要改變單一的以教材為主的教學模式,使藝術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使學生樂於接受,探索更適合學生興趣的教學模式。一方面,要注重常規課堂教學的拓展。充分考慮學生切身的感受,激發學生參與藝術設計的動機,要在常規設計課的基礎上大力拓展多種選修課新模式,使學生能夠根據自身喜好、特點,拓展藝術教學的平台。例如:美國德州大學藝術學院創造性的開展了“藝術設計選課”,給予學生課餘自主選擇3個藝術設計項目的權力,學校對其進行統籌安排。即:學生自主選擇活動內容、自主選擇教師、自主安排時間。學生在學期初開始報名工作室或俱樂部,只要參與75%以上的俱樂部活動,學期末的成績就記為合格。俱樂部由學生自主組織活動,教師在工作室和俱樂部的活動中,僅充當專職的“技術顧問”,對學生的設計活動進行必要的指導。又如:針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在學習大綱規定的科目的基礎上,可為學生開設建築設計、室內設計、園林設計、景觀設計等不同的選修課,讓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不同設計方向的學習。要處理好學生短期知識與技能的獲得與藝術人文素質養成之間的關係。在藝術理論教學方面,可以把枯燥的理論知識與文化、歷史等相結合,拓展學生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在教學室內設計基礎理論知識時,可對學生進行中國、歐洲、伊斯蘭、地中海等地區歷史人文進行介紹,使其更好的體會不同風格的迥異,理解不同風格背後的文化物質,更好的把握設計特點。另一方面,要注重課堂教學與學生的課外生活相結合,把學生的課外活動做為學生藝術設計教學的第二課堂,實施“課內外一體化”藝術設計教學模式,以就業為導向,與校外的設計工作室、企業廣泛聯繫,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訓機會,鍛鍊學生實踐能力。也可引導學生自己成為設計工作室,承接校內外的設計任務,提前進行創業模擬。利用好互聯網這一平台,鼓勵學生主動參與網絡學術論壇,組建QQ羣,建立BLOG,也可為學生申請“豬八戒”、“威客中國”等威客賬號,讓學生獨立完成或通過小組合作在威客網站設計作品進行競標,體會到自身價值,學習優秀作品的先進技術和成功理念,使學生的課外活動更加個性化。(三)教學過程自主化美國教育家波利亞曾説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內在的規律,性質和聯繫。”教師要以“元認知”學習理論為支撐,充分體會“雙主體”教學的重要意義,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通過“任務驅動”進行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一方面,要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學生創設濃厚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第一步。倘若學生對所學習的對象缺乏興趣,就不會主動的對知識進行探究。在教學中,教師要在上課前進行情境的創設,通過引趣、設疑等方式,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例如:學習廣告設計時,可為學生模擬情境――假設你已經畢業,需要做一份形象生動的個人“VI設計”用於自我宣傳。或讓學生為自己的好朋友設計一份有意義生日禮物等。讓學生帶着問題,進入設計練習。通過設疑,激發學生探索藝術設計知識的動機。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説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學生的學習動機被激發,將進行有效的探究、合作式學習,探究。例如:在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中,可為學生設置課題主題“我是環保綠色材料締造者”,把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合作小組。與學院聯繫,為每個小組提供設計工作室,每個小組學生通過“頭腦風暴法”或“德爾菲法”論證可再生材料設計的具體過程與實用性。學生在“環保綠色材料”這一課題的引導下,可以選擇廢紙、廢塑料、廢金屬、廢玻璃、有機廢料等一方面做為自己的研究任務。學生自行在城市進行廢物收集,在工作室內對材料進行自行研究、討論,確定設計方向和目的。在組長的帶領下,組員間協作分工共同構思、設計。在設計過程結束後,教師可與廢物利用與可再生能源開發企業或社會團體取得聯繫,把學生的作品向這些組織推薦,讓學生自行擬定廢舊材料的市場推廣方案。通過課題的研究,給予學生研究學習的信心,體現課題的實用性,使學生在課題研究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結合,提高自身設計水平。要一改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方法,努力探索成功式、體驗式、角色扮演式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終促進藝術設計水平的提升,注重對學生的激勵和啟發,使學生的“要我設計”轉變為“我要設計”,使學生的“學會”轉變為“會學”。例如:可把設計與其它課程相結合,在抽象的VI設計訓練中,可與音樂課相結合,讓學生在背景音樂的伴奏下,進行VI設計,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又如:美國芝加哥大學藝術學院在教授動畫設計時,把“表演、電影與動畫設計”相融合。學生利用動畫進行電影的創作,在電影作品完成後,讓學生親自進行表演。(四)教學評價多元化一方面,評價內容要多元化。由簡單的定量評價轉為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要將學生的學習態度、心理、情感、認知等方面的評價進行量化,在評價中不但要注重設計技術的掌握,更要注重身心的全面發展。由目標性評價轉化為形成性評價。藝術設計教學的評價不僅要侷限在年終,而要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實時對學生進行診斷性、形成性評價,及時對學生出現的問題給予指導,促進學生基本素質的養成。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不但要注重學生與學生間的橫向評價,更要注重學生自身的縱向評價,突出評價的差異性。針對不同的設計水平、興趣特點、個性氣質的學生設置不同的評價標準,使學生通過評價能夠看到自身的進步,激發學生從事藝術設計成就感,增強參與設計的信心。另一方面,評價主體多元化。將傳統單一的教師評價,轉變為教師-學生、學生-學生的互動式評價,通過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同學互評等方式使學生間能夠互相激勵,共同進步。自評與他評結合,教學評價是設計課必不可少的階段。通過教學評價可以促進學生的自我認知的形成。首先,教師的評價要以鼓勵和表揚為主。從馬斯洛“需求論”的角度看,被人尊重與認可、自我實現,都是人的高級需求。“好的設計師都是在不斷的成功體驗中誕生的”,只有對學生不斷的進行激勵,才能為其提供設計動力,指明學習方向。同時,教師又不能一味的表揚,也要注重表揚的差異性與針對性。例如:一位學生在平面設計時構圖總是失敗,教師可以對學生説“你這次的表現已經比上次有所進步了,但是如果你仔細看一看設計大師們是怎樣構圖的,你就會做的更好。”其次,評價不但要注重結果,更要注重過程。不能以同一個標準來要求不同的學生,不但要注重學生間的差異性,更要注重學生自身的進步,及時予以評價。例如:在學習2D藝術設計基礎時,有的學生美術功底較好,完成一系列設計任務很容易,而有的學生基礎較差,付出了辛苦和努力缺得不到應有的回報。這時,教師就要及時對評價標準進行降低,讓學生以較低的標準開始,逐漸在反覆練習中看到自己的進步。綜上所述,高職藝術設計教學的缺點與對策,高職院校要不斷注重教學目標的層次化、教學內容的豐富化、教學過程的自主化、教學評價的多元化,更好的激發學生的設計動機,踐行“成功設計”教學,使學生的藝術設計之路走的更加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