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美容 美體 服飾 情感 娛樂 生活
當前位置:哇咔範 > 明星 > 明星資料

王家衞個人資料及過往電影作品

欄目: 明星資料 / 發佈於: / 人氣:1.34W

香港著名導演王家衞1958年07月17日生於上海,1963年隨父移居香港。王家衞1980年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平面設計專業後,經過香港無線電視TVB導演寫作輔導班短期培訓,進入香港TVB電視台從事電視製作,並迅速成長為一名出色的編劇。

王家衞個人資料及過往電影作品

    作品簡介

    香港著名導演王家衞1958年07月17日生於上海,1963年隨父移居香港。王家衞1980年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平面設計專業後,經過香港無線電視TVB導演寫作輔導班短期培訓,進入香港TVB電視台從事電視製作,並迅速成長為一名出色的編劇。自1982年起的五年時間裏,他創作了大約十部電影劇本。

    1988年王家衞初次執導電影《旺角卡門》,該片和他1990年執導的第二部影片《阿飛正傳》令他躋身一流導演之列。1988年,初執導筒的影片《旺角卡門》;獲選1989年坎城影展(戛納電影節)影評周參展作品系列中展出。其個人獨特的風格,敏鋭的觸角,在當時被譽為具有非凡才華的新鋭導演。

    1990年,他集合了六位香港最受歡迎的演員,執導了影片《阿飛正傳》。該片囊括了當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及最佳男主角等獎項。

    1992年,他以其驚人魄力,用兩年的時間攝製了一部大型古裝武俠片《東邪西毒》,以其澎湃激湧的氣勢,似魔似幻的燦爛史詩,獲選在1994年威尼斯影展作首次公映。

    同年,在《東邪西毒》後期製作期間,僅以兩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另一部膾炙人口的影片《重慶森林》,令他在國際電影界深得認同。

    1995年,他完成《墮落天使》,並於多倫多國際電影展中首映,其另類的脱俗風格,成為影展時的焦點話題。

    1997年的《春光乍泄》,入選坎城國際電影展(戛納電影節)競賽部份,獲一致好評。王家衞成為了首位在該電影展中獲得最佳導演獎的華人導演。

    一部以六十年代,以香港為背景,踏著往年情懷的舊夢,緬懷浮世繽紛的温馨,由張曼玉與梁朝偉再次合作的影片《花樣年華》,乘千禧年呈現於國際及香港的影壇,更獲得本年度坎城電影節(戛納電影節)的最佳特別技術大獎及最佳男主角大獎。

香港著名導演王家衞1958年07月17日生於上海,1963年隨父移居香港。王家衞1980年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平面設計專業後,經過香港無線電視TVB導演寫作輔導班短期培訓,進入香港TVB電視台從事電視製作,並迅速成長為一名出色的編劇。

    二十世紀最後二十年的華語電影圈為世界影壇貢獻了眾多出色的作品與導演,而王家衞無疑是其中最值得關注的電影作者之一。他迄今為止的六部作品已經憑藉着其極端風格化的視覺影像、富有後現代意味的表述方式和對都市人羣精神氣質的敏鋭把握成功地建構了一種獨特的“王家衞式”的電影美學。

    早年在香港工藝美術學校學習平面設計時他瘋狂地迷上了攝影,特別是Robert Frank、Henri Cartier-Bresson和Richard Avedon這些大師的作品對他的影響尤為深刻。1980年從學校畢業後,他進入香港無線電視開辦的電視製作培訓班學習劇本寫作和影視製作,後在一系列無線的電視劇集中擔任製作助理和編劇。1982年,王家衞離開無線正式進入電影圈,他先做了近五年的電影編劇。1987年,王家衞為香港新浪潮電影的主將譚家明編寫系列影片“黑幫三部曲”的劇本,結果譚家明只採用了其中的最後一部拍成了《最後勝利》,而其中的第一部就成了1988年王家衞的首部導演作品《旺角卡門》的劇本。

    王家衞電影的獨特性首先在於他對自己身處的城市和時代有着非常深入的理解,而且他找到了一種恰如其分的方式去表述自己在這樣一個特殊外部環境裏的生命體驗。他是最敏鋭洞悉了現時態香港的藝術家:人流擁擠、華洋雜處的重慶大廈,旺角的高樓分割出的暗藍色天空,啟德機場邊可以看見飛機起落的公寓窗口,當然還有路邊攤、便利店和幽暗的酒吧,王家衞靠着這些標誌性的元素組合出了一個世紀末的香港,最明顯的例子是《重慶森林》和《墮落天使》(當然你也可以把《東邪西毒》中那片孤寂冷漠的沙漠看作是寓言化了的現代城市,而且《春光乍泄》裏的那種遠在異鄉的無根飄零的感覺也是對香港這個殖民城市在另一個異域時空裏的反照)。王家衞是一個濃厚地揹負“都市感受性”的影像表述者,現代城市所擁有的無機性和符號性使他的作品經常是內容隱藏在形式和風格里的,或者説,風格本身有時候就是他的內容。在以往香港新浪潮導演的代表許鞍華、譚家明等人的作品中,你可以輕易地觸摸到賴以支撐風格的“生活真實感”,但在王家衞的電影裏你看不到這些。

    王家衞的影像世界是高度抽象後的真實,這首先表現在他敍事時流露出的獨特的時間觀。王家衞電影裏的場景往往都在線性時間的過去和未來中呈現出一種懸置狀態,儘管他不斷地用細節去強調時間概念,像《阿飛正傳》裏那個著名的開場、《重慶森林》裏對日期的反覆訴説和《東邪西毒》裏經常會在事件開頭指出節氣,但他講述的這些故事並沒有特別的時間背景,它們可能每天都會發生在這個城市的角落裏,它們只是從城市生活中抽離出來的標本。如果你仔細看過《重慶森林》,你就會發現兩個故事的某些細節其實是互相交錯的,王家衞用這種捉迷藏式的遊戲來造成一種共時性的效果,既消解了傳統敍事的線性時間觀念又凸現了當代都市生活的偶然和無序,從而形成了一種存在主義式的精神意藴。

香港著名導演王家衞1958年07月17日生於上海,1963年隨父移居香港。王家衞1980年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平面設計專業後,經過香港無線電視TVB導演寫作輔導班短期培訓,進入香港TVB電視台從事電視製作,並迅速成長為一名出色的編劇。

    王家衞電影的“抽象真實”還表現在他偶然性片斷式的敍事結構和對流行符碼的拼貼借用上。如果你看了王家衞的作品而感動的話,那絕不是由於整體世界的印象所引發的,而是因為細節、片斷以及絮語化的主觀獨白所喚起的氣氛能讓你產生心領神會的共鳴使然。氣氛存在於片斷中,或夾雜在片斷與片斷間的留白裏,這很像是後現代美學對宏大敍事的摒棄和對細碎印象的偏好。在王家衞的電影裏,你可以發現大量流行文化的符號,諸如流行音樂、商標、卡通玩具等等,包括他非常喜歡使用的人物如警察、殺手、阿飛等其實都是一種都市邊緣的亞文化符號,這種由都市提供的消費符碼經過王家衞的拼貼變得就像一面鏡子,反映出現代社會由具體實像蜕變成的符號化感性,這也使得他的電影極端敏鋭,新鮮而發人深省。

    當然談到王家衞的電影,你立刻想到的還會有手提攝影機所拍攝的恍惚眩目的晃動鏡頭、不規則的畫面構圖和豔麗但冷漠的色調運用。這種商標式的影像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和他長期合作的美術指導張叔平和攝影杜可風。今天,在很多香港的獨立藝術電影甚至有些商業電影中你都可以看到這種王家衞式的影像,但大多數都只有單純形式的拷貝而缺乏內在的創意

    《重慶森林》裏對快餐化愛情的反諷、《春光乍泄》裏細膩糾纏的感情和《墮落天使》裏金城武為父親做冰激凌的那段戲都讓人難忘。他作品中始終貫徹的一個主題就是:人與人之間對某種傾訴和溝通的渴望以及對遠比這種渴望更為強烈的個體交流不可能性的無奈。

    在今天對王家衞的成就下定論還為時尚早。英國著名的《聲與畫》雜誌將王家衞選為20世紀90年代最重要的電影革新者,在他的名字前面有50年代的安德列·巴贊和70年代的安迪·沃霍爾,該雜誌在對他的評價中説:“王家衞也許不是未來電影的全部,但他確實地指出了未來電影的一個方向。”

香港著名導演王家衞1958年07月17日生於上海,1963年隨父移居香港。王家衞1980年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平面設計專業後,經過香港無線電視TVB導演寫作輔導班短期培訓,進入香港TVB電視台從事電視製作,並迅速成長為一名出色的編劇。

    作品風格

    王家衞拍戲要求高,可能開機前還見不到劇本,不知道明天拍什麼,不斷地NG,不斷被折磨,可能最後一個鏡頭也沒用。張曼玉曾抱怨過,“他習慣於一直拍下去,找那個角色的感覺,在他沒有找到感覺之前,大家也都不知道是在演什麼,角色怎麼樣,每天都有考試的感覺”。

    王家衞説,能夠征服這些大牌明星很簡單,就是和他們談角色。“我的劇本不是先寫出來的,而是寫的時候就已經想好了這個演員,根據這個演員量身定製,每個人演員都很在意自己究竟會被變成什麼樣子。”就像《藍莓之夜》有很多好萊塢明星來捧場,也絕對不會用到整部電影的大半投資,他頗有點自信地問:“你們當我是陳可辛嗎?”(注:陳可辛的《投名狀》接拍演員的片酬佔了投資費用的一大半,片方透露李連杰、劉德華、金城武和徐靜蕾4位主演的片酬分別是1億、1600萬、1200萬和200萬元人民幣)作為澤東電影公司的老闆,王家衞對藝人的要求甚為嚴格。很多人認為梁朝偉完全不用為李安的《色,戒》犧牲這麼大,王家衞卻告訴記者:“我為他高興,他終於放下所有的包袱。”

    王家衞向記者透露,當年梁朝偉在拍《春光乍泄》時第一場戲就要拍牀戲,他還在那裏死活不肯脱,要遮掩。倒是拍完就後悔,應該放開一點。到了《2046》,他開始有點突破,但是直到《色,戒》才徹底放開。“作為演員,脱褲子不算是什麼成就,而是在於每部電影對自己有什麼挑戰。每個演員在進入角色前都需要刺激。”

    王家衞電影的獨特性首先在於他對自己身處的城市和時代有着非常深入的理解,而且他找到了一種恰如其分的方式去表述自己在這樣一個特殊外部環境裏的生命體驗。他是最敏鋭洞悉了現時態香港的藝術家:人流擁擠、華洋雜處的重慶大廈,旺角的高樓分割出的暗藍色天空,啟德機場邊可以看見飛機起落的公寓窗口,當然還有路邊攤、便利店和幽暗的酒吧,王家衞靠着這些標誌性的元素組和出了一抽象真實的世界。《墮落天使》(當然你也可以把《東邪西毒》中那片孤寂冷漠的沙漠看作是寓言化了的現代城市,而且《春光乍洩》裏的那種遠在異鄉的無根飄零的感覺也是對香港這個殖民城市在另一個異域時空裏的反照)。王家衞是一個濃厚地揹負“都市感受性”的影像表述者,現代城市所擁有的無機性和符號性使他的作品經常是內容隱藏在形式和風格里的,或者説,風格本身有時候就是他的內容。在以往香港新浪潮導演的代表許鞍華、譚家明等人的作品中,你可以輕易地觸摸到賴以支撐風格的“生活真實感”,但在王家衞的電影裏你看不到這些。

香港著名導演王家衞1958年07月17日生於上海,1963年隨父移居香港。王家衞1980年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平面設計專業後,經過香港無線電視TVB導演寫作輔導班短期培訓,進入香港TVB電視台從事電視製作,並迅速成長為一名出色的編劇。

    王家衞的影像世界是高度抽象後的真實,這首先表現在他敍事時流露出的獨特的時間觀。王家衞電影裏的場景往往都在線性時間的過去和未來中呈現出一種懸置狀態,儘管他不斷地用細節去強調時間概念,像《阿飛正傳》裏那個著名的開場、《重慶森林》裏對日期的反覆訴説和《東邪西毒》裏經常會在事件開頭指出節氣,但他講述的這些故事並沒有特別的時間背景,它們可能每天都會發生在這個城市的角落裏,它們只是從城市生活中抽離出來的標本。如果你仔細看過《重慶森林》,你就會發現兩個故事的某些細節其實是互相交錯的,王家衞用這種捉迷藏式的遊戲來造成一種共時性的效果,既消解了傳統敍事的線性時間觀念又凸現了當代都市生活的偶然和無序,從而形成了一種存在主義式的精神意藴。

    王家衞電影的“抽象真實”還表現在他偶然性片斷式的敍事結構和對流行符碼的拼貼借用上。如果你看了王家衞的作品而感動的話,那絕不是由於整體世界的印象所引發的,而是因為細節、片斷以及絮語化的主觀獨白所喚起的氣氛能讓你產生心領神會的共鳴使然。氣氛存在於片斷中,或夾雜在片斷與片斷間的留白裏,這很像是後現代美學對宏大敍事的摒棄和對細碎印象的偏好。在王家衞的電影裏,你可以發現大量流行文化的符號,諸如流行音樂、商標、卡通玩具等等,包括他非常喜歡使用的人物如警察、殺手、阿飛等其實都是一種都市邊緣的亞文化符號,這種由都市提供的消費符碼經過王家衞的拼貼變得就像一面鏡子,反映出現代社會由具體實像蜕變成的符號化感性,這也使得他的電影極端敏鋭,新鮮而發人深省。

    當然談到王家衞的電影,你立刻想到的還會有手提攝影機所拍攝的恍惚眩目的晃動鏡頭、不規則的畫面構圖和豔麗但冷漠的色調運用。這種商標式的影像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和他長期合作的美術指導張叔平和攝影杜可風。今天,在很多香港的獨立藝術電影甚至有些商業電影中你都可以看到這種王家衞式的影像,但大多數都只有單純 形式的拷貝而缺乏內在的創意。

香港著名導演王家衞1958年07月17日生於上海,1963年隨父移居香港。王家衞1980年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平面設計專業後,經過香港無線電視TVB導演寫作輔導班短期培訓,進入香港TVB電視台從事電視製作,並迅速成長為一名出色的編劇。

    王家衞的電影有很酷、很炫的形式感,但其實內裏充滿了感情:像《重慶森林》裏對快餐化愛情的反諷、《春光乍泄》裏細膩糾纏的感情和《墮落天使》裏金城武為父親做冰激凌的那段戲都讓人難忘。他作品中始終貫徹的一個主題就是:人與人之間對某種傾訴和溝通的渴望以及對遠比這種渴望更為強烈的個體交流不可能性的無奈。在華語電影圈中還沒有人可以像王家衞那樣更善於把這一主題表達得如此細膩而傳神。

    王家衞的電影世界還在發展中,據説他的兩部新片《花樣年華》和《2046》將會有一個風格上的重大突破,所以在今天對他的成就下定論還為時尚早。英國著名的《聲與畫》雜誌將王家衞選為20世紀90年代最重要的電影革新者,在他的名字前面有50年代的安德列·巴贊和70年代的安迪·沃霍爾,該雜誌在對他的評價中説:“王家衞也許不是未來電影的全部,但他確實地指出了未來電影的一個方向。”

    《藍莓之夜》(英語:My Blueberry Nights),是根據王家衞早年在香港拍攝過的一個短片改編而成的,也是他執導的首部英語電影;2007年5月首映,併成為第60屆康城影展的開幕電影及參賽電影,是首部華人執導的電影成為開幕電影;藍莓之夜由曾獲得葛萊美獎的女歌手諾拉·瓊斯及英國演員祖狄·羅主演;年輕的紐約女子伊麗莎白為了忘掉失戀,展開一段漫無目的的旅程,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物:善解人意的咖啡店老闆,酗酒成癮的失婚警察……都是她沿途的風景。隨着每一步路,她增長了閲歷,也拓寬了視野,最後她找到重新開始的方位,走上真愛的道路。

    王家衞將出任2013年柏林電影節評審主席。繼鞏俐之後,他將成為柏林電影節第二位華人評委主席。

香港著名導演王家衞1958年07月17日生於上海,1963年隨父移居香港。王家衞1980年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平面設計專業後,經過香港無線電視TVB導演寫作輔導班短期培訓,進入香港TVB電視台從事電視製作,並迅速成長為一名出色的編劇。

    個人影響

    王家衞最大的本事就是能把電影拍得好看。把所有的電影導演都比作廚子,王家衞就是那種做菜並不比別的廚子更可口(當然也不是不可口)的,但是他做的菜,比如醋溜土豆絲,他還要擠上點番茄醬上去,弄得很漂亮,當然你可以説這讓人感覺怪怪的,並且有點多餘,但是這種醋溜土豆絲很好看,也不難吃,你還得承認這是聰明的表現。王家衞把聰明用在了發明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東西上,有人把這種東西稱為情調,用這種東西進行精神按摩。現實中有很多粗糙的東西給我們的精神帶來痛苦,它需要温柔的東西來安慰。王家衞是個很好的廚子和按摩師。

    王家衞愛用慢鏡頭,無論是張曼玉去買面,還是梁朝偉喝咖啡,還是大漠風雲,這裏的慢有一種有意為之的味道,在城市裏生活是不可能慢的,王家衞的慢,照張愛玲的話:是一個蒼涼的手勢,這裏蒼涼的手勢以動人的姿態出現在世人面前,是一種小心翼翼的,有點失意氣息的嚮往;王家衞還愛製造華麗的畫面,華麗是都市生活留給所有人的印象,在這裏人、建築、商品、燈光都同時裝飾和被裝飾,這裏可以用華麗來形容,每個人慾望的釋放匯成五顏六色奇形怪狀的畫面,在電影裏它們就是華麗的畫面(給了嚮往的自由,嚮往也就失去光彩,它在空洞絢麗的圖畫中游蕩);王家衞喜歡用明星拍戲,明星是平凡生活中的神話人物,屬於我們熟知的上層建築(好像中國大陸的不是,中國大陸的明星亮度一般是20瓦,煤油燈冒充的也很多,這麼説絕無貶低煤油燈的意思),明星是個人和社會共同的幻想產物,在聚光燈下他們閃閃發亮,代表着社會的光明面,多麼可笑,但是很有必要,讓我們生活得更有意思,我也喜歡明星,像王家衞一樣,王家衞的明星政策表達了一種美好的願望:你看,我們的世界可以如此美麗,你看看吧。我也有這種願望,現實不太美麗,眾所周知。

    王家衞的電影有點像李商隱的詩,或者更準確地説,兩者的創作原則接近,王家衞和李商隱不是唯美主義者,他們對現實有清醒的瞭解和理解,在一定範圍內知道人活着是怎麼回事,並且為無法改變的醜的一切感到悲哀,同時又深深迷戀(或沉迷)於所有那些在兇狠的慾望旅途中風花雪月般的平靜自然的美,這種美刺痛每一顆赤裸的心。

香港著名導演王家衞1958年07月17日生於上海,1963年隨父移居香港。王家衞1980年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平面設計專業後,經過香港無線電視TVB導演寫作輔導班短期培訓,進入香港TVB電視台從事電視製作,並迅速成長為一名出色的編劇。

    賈樟柯説王家衞製造流行時尚,這個説法正確,如果是用來描述王家衞電影的影響;但如果説這是王家衞拍電影的目的,我覺得有點偏頗。我相信只要不是徹底厭倦都市生活的人,都會多少喜歡王家衞電影裏細膩耐心的畫面流露出來的時濃時淡的愛、享受、期待和它們生髮的種種微妙的感覺,這是城裏人熟悉的感覺,很難説清楚,它是籠罩在現實與夢想的距離上的霧。王家衞是個城裏人,他對城市生活熟悉,想必很熱愛,這種生活很舒適:每個人都彷彿很自由,都可以“放心去飛”,並且還能碰到很多好玩的東西和人。但這只是表面現象,王家衞用各種方式和角度拍下了這種表面現象,包括它的掩蓋得很巧的破綻,還有明顯的破綻。王家衞就這樣與城市同呼吸共命運,孜孜不倦地拍出他的感受,城裏人應該接受他的電影比較容易,於是它們就成了流行時尚。流行時尚有的並不壞,因為它們是被稱作流行時尚,而本來它們被製造出來領有滿足許多人心裏的願望的目的,不只是為了賺錢和出風頭。而且,不是每個人都熱愛思考,不是每個時刻人都熱愛思考。思考可以解決問題,但問題也都由於思考而來。簡單的,沒頭腦的漂亮也有存在的意義,王家衞用他的電影表明了這一點。

    王家衞電影裏的人物都是小人物,庸庸碌碌,頂多有點愛恨情仇,耿耿於懷,因此行為有點怪怪的,與人格格不入。這幫人最愛做的就是自個懷念往昔,簡直痛不欲生,看得觀眾也心疼起來,想到自己也有很多,甚至是太多,那麼揪心的原以為由於過去了那麼久早就淡忘了而且也一直沒想起過幾乎都覺得自己的生活似乎非常圓滿非常圓滿沒有任何欠缺的。因為我們都是小人物,誰不小呢,即使你長到3米,還有,即使你當了主席總統啥的,也是小。我們在假裝的偉大上看不到可以鑽進心裏真實,在赤裸的小人物上,我們可以看到真實,我們就是那個樣子,沒錯,當然沒必要老那個樣子,偽裝一下也很有必要,會帶來樂趣,樹挪死人挪活嘛,人折騰一下沒壞處,只是別忘了本,別忘了自己是個小人物。偽裝還是很好玩的,但記住不要把它當真,要不然就讀不了王小波的小説,也領略不了很多別的樂趣,等於把自己虛無了,偽裝等於虛無,這道理不難理解。

    王家衞電影裏的人物很小資、很糾結、很小氣(無論是江湖上的一代宗師還是現代都市裏的小人物)。
王家衞拍得是現實中的空虛,那些發生概率極少卻很浪漫的事,接近張愛玲説的傳奇,像雨後的彩虹,短暫,虛空,又真切,美麗。真的濃烈的感情是永遠動人的,不管出自哪裏,被接受還是被拒絕,當然,最好是愛,瑪格麗特·杜拉斯也老提醒我們。

    名人評價

    張國榮:“王家衞是成功的,他看事的胸襟和他想表達的,實在與一般的導演不同。”

    “王家衞導演的電影是一個具有獨特的、頹廢的或者説是虛無的世界,雖然根據影片不同時代的設定、空間的設定也不同,但是他描寫的世界總是一樣的。”

香港著名導演王家衞1958年07月17日生於上海,1963年隨父移居香港。王家衞1980年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平面設計專業後,經過香港無線電視TVB導演寫作輔導班短期培訓,進入香港TVB電視台從事電視製作,並迅速成長為一名出色的編劇。

個人愛好

人們印象中的王家衞似乎是非常慣常的一副模樣,生活中的王家衞到底愛做些什麼,怕做些什麼呢?具體的細節讓勾勒出的王家衞更加生動和具體。王家衞稱自己最愛吃和散步,而且王家衞還曝出評價一個好導演的標準就只有兩個,一看他愛不愛吃,二看他會不會講故事。

王家衞説自己絕對算是愛吃之人,而且最愛吃中國菜,無論在什麼地方他都會影響身邊的人去吃中國菜,“我不僅會吃,而且還會做,紅燒肉什麼的我都會做的。”

對於自己的另一大愛好散步,王家衞説自己就是非常喜歡走路,喜歡能夠看風景的城市。喜歡香港和紐約,是因為這個原因,不喜歡洛杉磯,也是因為這個,“洛杉磯都是高速路。”。

對於電影,王家衞則説他自己最怕恐怖片,“也許是小時候跟媽媽看恐怖片時留下了恐怖的印象,所以至今都很怕恐怖片,我更不會去拍這種類型的電影。”王家衞説:“我對恐怖電影有陰影,我媽媽是一個超級電影迷,童年時她常常帶我到電影院看戲,最愛看的便是恐怖片,每次看時,她都會給我一張白紙,讓我在害怕的時候遮住臉,從那時開始,我發現聲音其實比畫面更恐怖,所以我堅決不拍恐怖片,因不想讓孩子受罪!”

個人生活

在訪談中,王家衞也披露了自己的一些私生活。王家衞説自己的兒子已經13歲了,“但在兩年前兒子都不知道自己是做什麼的。”兒子喜歡聽周杰倫的歌,王家衞説自己也會跟着聽一聽,就好像一個尋常的父親一樣去感受兒子的喜好。王家衞説兒子文章寫的很好,而且現在開始越來越喜歡攝影,“不知道這算不算遺傳呢!?”言語中,滿是一個父親的驕傲和自豪。

王家衞很會拍女人,他説諾拉瓊斯就有很多個側面,“這一面很紐約,那一面很墨西哥,還有很中國的側面,非常有意思。”對於女人,王家衞説每個女孩都有他喜歡的地方,“有的喜歡長相,有的喜歡走路的姿勢,有的就是性格,每個女孩子都有令自己可愛的地方的。”

香港著名導演王家衞1958年07月17日生於上海,1963年隨父移居香港。王家衞1980年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平面設計專業後,經過香港無線電視TVB導演寫作輔導班短期培訓,進入香港TVB電視台從事電視製作,並迅速成長為一名出色的編劇。

    感情故事

    王家衞:墨鏡是我的愛情信物

    香港導演王家衞,新片《2046》上映後又獲得前所未有的轟動。為人低調的他永遠帶一副黑色墨鏡示人,孰知這背後隱藏着一個不為人知的祕密:“墨鏡是太太送給我的愛情信物,我永遠都不會摘下。”

    王家衞1958年生於上海,5歲時隨父母移居香港,他的父親是位海員,經常出門在外,母親是位堅強的女性,從小對王家衞的影響很大。那時他們居住的房子附近有家電影院,是外國人開的,母親幾乎每天都帶他去看電影。在那裏,王家衞學會了熟練的英語,還從此與電影結下了不解之緣。

    酒吧偶遇註定一生情緣

    1980 年,王家衞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專業,但一直沒有找到稱心工作,無奈之下只好到九龍島在牛仔褲專賣店做售貨員。這裏光顧的人羣多為一些時髦女郎,王家衞帥氣挺拔的身姿常常引來姑娘們好奇的目光。有一天晚上快打烊的時候,進來一位身材高挑、容貌清秀的姑娘,她點名要APPLE牌牛仔褲。王家衞拿着褲子上前讓她試穿,並調皮地來了句:“小姐,我知道你的名字,你叫阿美。你參加過模特大賽對嗎?”姑娘很詫異也很冷淡:“對不起,你認錯人了。”付了錢她快步走出店門。

    第二天一早,姑娘再次來到這家牛仔店中,不客氣地對王家衞説:“阿仔,你怎麼搞的?尺碼根本不對,我怎麼穿啊?”王家衞撲哧一聲笑了:“我料定你今天會來找我,尺碼我是故意拿錯的,想請你喝咖啡,肯賞臉嗎?”姑娘聽他這麼解釋恍然大悟,不由得一笑。她掉進了王家衞布好的愛情陷阱。姑娘名叫盧湘冉,祖籍杭州,現在英國求學,家境顯赫。

    那個夏天兩人每天都到海邊散步,王家衞大談他的電影夢想:“我一直期望自己能拍一部電影,一部真正能展示我內心的東西。”每當此時,湘冉就用一雙水汪汪的眼睛注視着他,王家衞感覺特別幸福。這段美好的初戀,王家衞後來拍進了電影《阿飛正傳》的開頭。

    暑期結束時,湘冉必須回英國完成學業,而王家衞則要在香港繼續自己的打工生涯。剛開始,兩人還經常通信,互訴相思。可是不知為什麼,湘冉的回信越來越少。後來,令王家衞最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湘冉在電話裏提出分手:“這樣下去沒有結果,只有痛苦。”

香港著名導演王家衞1958年07月17日生於上海,1963年隨父移居香港。王家衞1980年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平面設計專業後,經過香港無線電視TVB導演寫作輔導班短期培訓,進入香港TVB電視台從事電視製作,並迅速成長為一名出色的編劇。

    失戀對王家衞打擊很大,朋友看他失落,就拉他去酒吧散心。那晚他有些醉意地對朋友説:“我的愛情來得快去得也快,從現在開始,第一個進來的女人,我就要追求她。”話音剛落,就進來了一個戴墨鏡的女人。王家衞和朋友開起玩笑:“一個女人這麼晚了還戴墨鏡,只有三個理由:第一個呢,説明她是盲人;第二呢,説明她在耍酷;第三呢,因為她失戀,她不想讓別人看出她哭過。”朋友好奇地反問道:“那你覺得她屬於哪一種呢?”“失戀!其實失戀很平常嘛,何必這樣子呢?”這個女人剛好坐在他們旁邊,聽到了談話,就拋過來一句話:“我看,失戀的人應該是你吧。”説罷摘掉眼鏡衝王家衞等人莞爾一笑。王家衞的心事被人家一言擊中,頓時啞口無言,尷尬不已。

    這個女人叫陳以靳,當時在香港無線電視TVB做電視節目監製,為趕一部連續劇的進度,已經幾天幾夜沒閤眼了,眼睛熬得通紅,只好戴着墨鏡到酒吧來休息一下,沒想到碰到了剛剛失戀的王家衞。一聊之下,她發現這個在牛仔店打工的小夥子居然對電影有自己獨特的理解。

    那晚,越談越投機的他們竟聊了個通宵。“看不出你對電影有這麼高的激情,我們電視台最近在招導演寫作輔導班,你不如去學導演。”臨別時,對幽默俊朗的王家衞產生好感的陳以靳微笑着發出了邀請。她摘下自己的墨鏡朝王家衞遞了過去,並風趣地説:“我想你比我更需要這個。”望着陳以靳出門的背影,王家衞大喜過望地對身邊的友人説:我明天就要去報名。

    也許王家衞骨子裏透出的那種對電影的喜愛,深深打動了主考官,他被順利錄取,從此王家衞開始了漫長又艱辛的電影之旅。

    真心相助成就恩愛夫妻

    起步階段,王家衞異常困惑,因為不是科班出身,創作課程對他這個沒有基礎的人來説顯得艱難無比。他寫的劇本總是不得要領,故事宂長難懂,對話缺乏精彩和傳神之處,他那些大段描寫心理活動與景物的段落每次都受到老師的訓斥:“這是劇本,不是作文!”

    在王家衞接連鬱悶了四五個晚上後,陳以靳敲開了他的房門。“這裏是歷屆奧斯卡的獲獎影片,這裏是我搜集來的世界經典對白,還有我給你帶了藍山咖啡,很提神的。不要總是吸煙,對身體不好……”陳以靳關切的話語像一條輕緩的小溪瞬間拂去了王家衞心頭的煩躁。“謝謝你,阿靳。”王家衞揉了揉他那雙佈滿血絲的眼睛,感激地説。

    當時陳以靳是王家衞的上司,她瞭解王家衞的才華,更明白他的電影理想。在陳以靳無微不至的關懷下,王家衞終於走出了“生澀期”,迎來了事業的曙光,同時他與陳以靳的感情也塵埃落定。

香港著名導演王家衞1958年07月17日生於上海,1963年隨父移居香港。王家衞1980年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平面設計專業後,經過香港無線電視TVB導演寫作輔導班短期培訓,進入香港TVB電視台從事電視製作,並迅速成長為一名出色的編劇。

    從 1982年起,王家衞開始撰寫電影劇本,雖在影視界小有名氣,但他的事業仍沒有太大突破。“阿靳,我一直達不到我所要求的境界。”看到王家衞一度頹廢灰心,陳以靳開導他:“家衞,你就是寫一輩子劇本,也沒有多大前途,你必須自己拍電影,開創一種新的電影模式。”寥寥幾語讓王家衞茅塞頓開。“阿靳,謝謝你,今生只有你最懂我。”那一刻,兩人緊緊相擁,心意相通。

    1985年,陳以靳不顧家人反對毅然嫁給了王家衞。結婚前夕採購禮品的時候,陳以靳特意送給丈夫一副RAYBAN的黑色墨鏡。“你經常熬夜,眼睛會不適應白日的光線,我不想讓別人看到我先生疲憊的眼睛。”妻子的悉心呵護,讓王家衞感動不已:“阿靳,我會一輩子帶着它,它是我們的愛情信物!”

    婚後,王家衞的創作動力十足,那時他一直想拍一部反映邊緣人的影片,他們的內心、複雜的情感及慾望與需求等。妻子知道後,只説了7個字:“我做你的出品人。”接下來的陳以靳開始東奔西走,為他張羅,勸説電影公司老闆投資,物色香港第一流的人才為王家衞做班底。

    1988 年,王家衞導演的處女作《旺角卡門》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包攬香港金像獎十多項提名,並開創了新的電影模式——王家衞電影。其中女主角張曼玉的演技也因此片而進步,直至後來憑《阮玲玉》封后時,在柏林的一場記者招待會上,她言辭真切地吐露了心聲:“王家衞的出現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轉折點。”

     有了這個“破冰之獎”,王家衞以驚人的速度崛起。1990年的《阿飛正傳》、1994年的《重慶森林》、《東邪西毒》及1997年的《春光乍瀉》都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收穫。一時間,王家衞聲名鵲起。妻子卻發現這些年他的眼睛越來越嬌弱,不僅佈滿了血絲,而且只要在白天摘下眼鏡,眼睛便會因強烈的光線而流淚。於是外人看來王家衞總是帶着墨鏡酷酷的一面,陳以靳卻心酸不已:“家衞,你付出的太多了。”那一刻,陳以靳撲進丈夫的懷裏,臉上掛滿心痛的淚水。

    多年以來,王家衞的電影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他創造了充滿技巧與優雅的另類世界,給人一種着迷的誘惑力。對於這一切,陳以靳卻看得很淡。“我一直忘不了一個鏡頭,那是婚後一個停電的夏夜,我深夜加班回家後卻找不到家衞,最後在衞生間的浴室裏終於找到了疲憊的他。他已經在浴缸裏睡着了,擺着一個並不十分舒服的姿勢,身邊堆滿了凌亂的手稿。因為停電,也許只有浴缸是最涼快的,為了他的劇本,他居然找了這麼一個地方!那一刻,我心裏難過得想哭。為了這樣一個男人,我沒有理由不支持他。”

香港著名導演王家衞1958年07月17日生於上海,1963年隨父移居香港。王家衞1980年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平面設計專業後,經過香港無線電視TVB導演寫作輔導班短期培訓,進入香港TVB電視台從事電視製作,並迅速成長為一名出色的編劇。

    原來愛情真可以保鮮一萬年

    多年後,在《阿飛正傳》獲得了第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最佳美術指導五項大獎的頒獎晚會上,陳以靳這番肺腑之言的袒露令無數影迷感慨不已,“原來愛情真可以保鮮一萬年。”

    1999 年夏天,王家衞錯開檔期同妻子去泰國度假。在輕鬆愜意的旅程中,王家衞向妻子透露想拍一部反映四五十年代舊上海的影片,“我經常在夢中回憶起我的母親,她很美麗也很善良,父親出海的日子她就帶着我整日地泡在影院,我非常懷念那段日子。”王家衞的一番回憶勾起了陳以靳的興趣,她覺得這是一個很不錯的題材。

    在海邊,王家衞凝望着眼前蔚藍的大海,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幼時母親常唱的周璇的《花樣年華》:“花樣的年華,月樣的精神……”陳以靳靜靜地聽着,陶醉其中。

    “在不拍戲的時候,他會坐在家中角落裏靜靜地抽雪茄。那樣子看起來很孤獨,是非常孤獨,但他此時又拒絕別人靠近他。他曾説他的電影是‘拒絕的主題’,其實是一種美拒絕另一種美的存在,因此它具有了傷感的底色。”陳以靳這樣説。

    2000年,由王家衞導演、張曼玉主演的《花樣年華》獲得了意想不到的轟動,一舉獲得康城影展最佳導演獎。有媒體戲言:王家衞偷走了2億觀眾的心。而只有陳以靳明白,丈夫的這部影片是在懷念母親。

     《花樣年華》中昏黃的燈影裏,操一口吳儂軟語、穿一件紫色旗袍的女房東,看起來如此像他的母親。“我仍然記得母親去世時穿的那件紫色旗袍,裁剪很優美,很好地襯托出了母親的温婉與精緻。”王家衞每部影片都有自己人生和記憶中的影子,而且每一部影片都在追求精緻,《花樣年華》也成為香港電影的經典。

香港著名導演王家衞1958年07月17日生於上海,1963年隨父移居香港。王家衞1980年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平面設計專業後,經過香港無線電視TVB導演寫作輔導班短期培訓,進入香港TVB電視台從事電視製作,並迅速成長為一名出色的編劇。

    這個不善於表達,被外界稱為很害羞的男人,對待情感也有自己特別的方式。他喜歡選購一些小物品,而且每次都是兩件。比如他和太太的洗漱杯、毛巾、牙刷都一模一樣,只是顏色不同而已。有一次,王家衞發現自己從泰國帶回的那對牛角洗漱杯,太太的那隻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很普通的杯子,便問其原因。陳以靳很抱歉地答:我的杯子出差時搞丟了。“那你再去買一對新的來,把我那隻也換掉吧。”“你的杯子還很新呢。”“新又怎樣?孤單的滋味會讓它不開心的。”那一刻,陳以靳的心猛然被觸動。

    2001年5月,是王家衞一個忙裏偷閒的日子,這個週末他決定給太太補過生日。而那天,他們先到一艘觀光遊輪上吃了飯,接着去了一家銀器店。在那裏,陳以靳挑中了一條銀製手鍊。傍晚時分回到家的時候,王家衞的手上多了一個土耳其產的銀製口杯。“阿靳,生日快樂!我刻了你的名字在我這隻水杯上,以後每當我飲茶的時候就會多了想念的內容。”陳以靳拿過杯子一看,果然在杯子的右下角刻上了她名字的縮寫3個字母“CYJ”。此時的陳以靳感動極了。

    因為有了這份默契的愛,這麼多年來,陳以靳一直作為“王家衞電影”出品人的身份躲在幕後。“但是她征服了王家衞,就等於征服了整個香港電影。”友人這句調侃的話無疑證明陳以靳是香港電影圈中最聰明的女人。

    誠然,陳以靳不僅在事業上聰明,生活中的她亦聰明。她會燒上海有名的糖醋排骨,也會調王家衞最喜歡喝的那種叫“B-52”的雞尾酒,“阿靳的咖啡也衝得一流棒。”丈夫的評價能讓陳以靳一天都有好心情。

    夫唱婦隨引得圈內一片讚揚,因此極少聽到有王家衞的緋聞,他們的兒子也繼承了兩人的眾多優點,這個就讀於香港國際學校的帥小夥,有着深沉的眼神、挺拔的身姿和聰穎的頭腦,他也非常欣賞爸爸的電影。對於“王家衞電影”的經典台詞,他可以倒背如流:“他的眼睛距離那款RAYBAN黑色墨鏡只有0.01公分,他的心距離那個女人只有0.01公尺,那個女人就是我媽咪。”兒子用最經典的“王家衞式台詞”詮釋了父母精彩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