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美容 美體 服飾 情感 娛樂 生活
當前位置:哇咔範 > 明星 > 歐美星聞

奧黛麗·赫本個人資料孩子老年圖片及主演的電影

欄目: 歐美星聞 / 發佈於: / 人氣:1.75W

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1929.05.04——1993.01.20),英國著名電影和舞台劇女演員,奧斯卡影后,被世人敬仰為“人間天使”。身為好萊塢最著名的女星之一,她以優雅的氣質和有品味的穿着著稱。

奧黛麗·赫本個人資料孩子老年圖片及主演的電影

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1929.05.04——1993.01.20),英國著名電影和舞台劇女演員,奧斯卡影后,被世人敬仰為“人間天使”。身為好萊塢最著名的女星之一,她以優雅的氣質和有品味的穿着著稱。奧黛麗·赫本晚年投身慈善事業,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的代表人物。作為親善大使,她不時舉辦一些音樂會和募捐慰問活動,造訪貧窮地區兒童,足跡遍及亞非拉許多國家。1992年被授予美國“總統自由勛章”,1993年獲奧斯卡人道主義獎。她生前主演的多部電影例如《羅馬假日》《蒂凡尼的早餐》《窈窕淑女》等至今仍為無數影迷心目中的經典。1999年,她被美國電影學會評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三位。

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1929.05.04——1993.01.20),英國著名電影和舞台劇女演員,奧斯卡影后,被世人敬仰為“人間天使”。身為好萊塢最著名的女星之一,她以優雅的氣質和有品味的穿着著稱。

中文名:奧黛麗·赫本

外文名:Audrey Hepburn

別名:Audrey Kathleen Hepburn-Ruston

國籍:英國

出生地:比利時布魯塞爾

出生日期:1929年5月4日

逝世日期:1993年1月20日

職業:電影、舞台劇演員

畢業院校:瑪莉·藍伯特芭蕾舞學校

經紀公司:派拉蒙、華納、聯美、環球等

代表作品:羅馬假日,窈窕淑女,蒂凡尼的早餐,龍鳳配,謎中謎

主要成就:艾美獎最佳女主角

託尼獎最佳女主角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三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

美國演員工會獎終身成就獎

格萊美獎最佳兒童讀誦專輯

AFI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3名

逝世地:瑞士託洛徹納茨

安息之地:Tolochens Morges VD CH

奧黛麗·赫本 電影作品

▪ 翠谷香魂 ( 1959) ▪ 蒂凡尼早餐 ( 1960) ▪ 鬨堂大笑 ( 1981) ▪ 黃昏之戀 ( 1957)

▪ 龍鳳配 ( 1954) ▪ 羅賓漢與瑪莉安 ( 1976) ▪ 羅馬假日 ( 1953) ▪ 盲女驚魂記 ( 1967)

▪ 謎中謎 ( 1963) ▪ 雙姝怨 ( 1961) ▪ 修女傳 ( 1958) ▪ 血統 ( 1979)

▪ 窈窕淑女 ( 1964) ▪ 麗人行 ( 1966) ▪ 直到永遠 ( 1989) ▪ 甜姐兒 ( 1957)

▪ 偷龍轉鳳 ( 1966) ▪ 竊賊之愛 ( 1957) ▪ 前進蒙特卡羅 ( 1952)

個人信息項目信息

全名奧黛麗·凱瑟琳·範·赫姆斯特拉·赫本-魯斯頓

(Audrey Kathleen van Heemstra Hepburn-Ruston)

三圍34A-20-34(來源:1953年《名人偵探》雜誌)

服裝尺碼7

鞋碼10(42碼)

血型A型

語言精通英語、法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荷蘭語、佛蘭德語(原比利時語之一,1980年併入荷蘭語)等多國語言

樣貌特徵(髮色)棕色

樣貌特徵(瞳孔)棕色

最喜歡的事跳芭蕾舞、和孩子在一起、做好吃的

最喜歡的顏色白色

最喜歡的景色白雪皚皚的瑞士

最喜歡的食物番茄汁意大利通心粉

最喜歡的化粧品LANÍFI(蘭妮菲·法國)

最喜歡的動物狗

榮譽1954年憑藉影片《羅馬假日》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美國電影協會“百年最偉大的電影”第3名等

家庭成員家庭成員姓名信息

遠祖英王愛德華三世

(King Edward III of England)

遠祖詹姆士·赫本

(James Hepburn,4th Earl of Bothwell)蘇格蘭玻斯威爾第四代侯爵

父親約瑟夫·維克多·安東尼·赫本-魯斯頓

(Joseph Victor Anthony Hepburn-Ruston)英國銀行家

母親艾拉·凡·赫姆斯特拉

(Ella van Heemstra)荷蘭貴族後裔,爵位為男爵

長兄阿爾勒·羅伯特·亞歷山大·寇勒斯·凡·尤弗德

(Arnoud Robert Alexander Quarles van Ufford)荷蘭貴族後裔,爵位為鄉紳

次兄伊恩·埃德加·布魯斯·寇勒斯·凡·尤弗德

(Ian Edgar Bruce Quarles van Ufford)荷蘭貴族後裔,爵位為鄉紳

配偶梅爾·費勒(Mel Ferrer)(1954.09.25~1968.09.01)

安德烈·多蒂(Andrea Dotti)(1969.01.18~1982)

伴侶羅伯特·沃爾德斯(Robert Wolders)(1983~1993赫本謝世)

長子西恩·赫本·費勒(Sean Hepburn Ferrer)(1960.7.17)

次子盧卡·多蒂(Luca Dotti)(1970)

長女艾瑪feerer赫本(Emma Feerer Hepburn)

寵物約克夏犬:著名(Famous)、山姆(Sam)

傑克羅素犬:Missy、Tuppy、Penny、Piceri、Jackie

小鹿:依比(Ip)

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1929.05.04——1993.01.20),英國著名電影和舞台劇女演員,奧斯卡影后,被世人敬仰為“人間天使”。身為好萊塢最著名的女星之一,她以優雅的氣質和有品味的穿着著稱。

人物生平

1929年

奧黛麗·赫本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父親約瑟夫·維克多·安東尼·赫本-魯斯頓是一位英國銀行家,母親艾拉·凡·赫姆斯特拉是荷蘭貴族後裔,有男爵的封號,家族譜系甚至可以回溯到英王愛德華三世。

【注】奧黛麗·赫本同時是英王愛德華三世和蘇格蘭玻斯威爾第四代侯爵詹姆士·赫本(即蘇格蘭瑪麗女王的第三任丈夫)的後裔。在詹姆士·赫本的後裔中,與奧黛麗同一時代的好萊塢名人還有凱瑟琳·赫本和摩納哥前大公雷尼爾三世(娶好萊塢影后格蕾絲·凱麗為王妃轟動了全世界,被稱為世紀婚姻),而英王愛德華三世的後裔中也有亨弗萊·鮑嘉這樣的好萊塢明星。實際上他們和奧黛麗是遠房親戚。

赫本的全名原本為“Audrey Kathleen Ruston[1]”,但在二戰發生後,由於約瑟夫偶然發現自己的母系先祖中有“赫本”這個姓氏,於是把自己的姓氏改為“赫本-魯斯頓”。因此,奧黛麗的名字也相應修改為“Audrey Kathleen van Heemstra Hepburn-Ruston”。

童年

赫本在六歲時就讀於英國倫敦的貴族寄宿學校(1935年~1938年)。但那時她的父親支持納粹,忽然不告而別,拋下他們一家人。這件事在赫本幼小的心靈上留下很大的創傷。1938年赫本的父母親正式離婚了。雖然約瑟夫在赫本的希望和要求下取得了探視權,實際上約瑟夫並沒有來看她。二次大戰繼續,赫本跟隨母親一起回到荷蘭的姥姥家。1939年時她進入安恆音樂學院(Arnhem Conservatory)學習芭蕾舞,之後二戰爆發,宣稱中立的荷蘭被納粹佔領。當時的身份文件大多為手寫,為避免她原本非常英國味道的名字招惹麻煩,她母親篡改了自己的身份文件替她製造了一個荷蘭假名艾達·凡·赫姆斯特拉(Edda van Heemstra,Edda與Ella寫法上很相似,便於偽造),但是這個名字從未合法登記過。

當納粹侵佔安恆後,有謠傳母親的家族帶有猶太血統,原本富裕的男爵家族被視為帝國敵人,不但財產被佔領軍沒收,赫本的舅舅也被抓入集中營。在戰爭的饑荒期間,赫本經常靠鬱金香球莖及由豌豆粉做成的“綠色麪包”充飢,並喝大量的水填飽肚子。營養不良促使她的身材逐漸瘦削。雖然如此,赫本仍然不斷鍛鍊她最愛的芭蕾舞,即使穿上最難捱的木製舞鞋。赫本曾為荷蘭游擊隊祕密工作(包括表演芭蕾舞募集捐款、傳遞情報等),為反法西斯戰爭做出過貢獻。1944年安恆戰役,青年坦克軍官特倫斯·楊參加了戰鬥,正是這場戰役將奧黛麗·赫本一家從納粹手中解放出來,23年後,成為導演的特倫斯·楊執導了赫本主演的懸疑驚悚片《盲女驚魂記》。

二戰後,赫本與母親帶着省吃儉用存下來的100英鎊遷至英國倫敦。她在這邊打工邊尋找深造的機會。

1948年,赫本進入著名的瑪莉·藍伯特(Marie Rambert's)芭蕾舞學校學習,期間曾因繳不上高額學費而返回荷蘭,並在一部宣傳片中飾演一位空姐。經過數月訓練,赫本被告知不適合做芭蕾舞者。面對家庭的經濟壓力,她轉而成為兼職模特兒,並參與歌舞團演出。赫本擊敗多數應徵者,成為音樂劇《高跟鈕釦鞋》(High Button Shoes)的合唱團員。由於表現突出,她還參與了另一部音樂劇《韃靼醬》(Sauce Tartare)的演出。

1951年,赫本正式成為電影演員是在英國電影《天堂笑語》出演的時候,此後在電影中扮演一些較次要的人物。她在《神祕客》中首次扮演配角,之後在電影《雙姝豔》裏施展她的舞技,同時接演另一部電影《蒙特卡羅寶貝》(Monte Carlo Baby)。為了拍攝後者的法國翻拍版《前進蒙特卡羅》(Nous irons à Monte Carlo),奧黛麗要到法國出外景。演出期間卻被坐在台下的法國著名女作家高萊特夫人一眼認定她就是自己作品《金粉世界》(Gigi)中“姬姬”一角的化身,夫人邀請她到紐約好萊塢出演音樂劇《金粉世界》的女主角,開啟了赫本到美國發展的機緣。同時,她還被《雙姝豔》的導演推薦給威廉·惠勒,參加了新影片《羅馬假日》的試鏡,獲得非常好的讚譽,從而得到這部電影的女主角角色。

1952年奧黛麗·赫本到美國正式參與舞台劇《金粉世界》的演出。其間十分出色,廣受人們的歡迎,因此獲得世界戲劇大獎(Theatre World Award)最佳女主角。但為趕拍《羅馬假日》,在《金粉世界》巡迴八個月演出後被迫結束。這年因無法兼顧事業與婚姻,她取消與未婚夫詹姆士·漢森(James Hanson)的婚約,但兩人日後仍保持良好的友誼。

1953年,與好萊塢名影星格里高利·派克一起主演的電影《羅馬假日》(Roman Holiday)正式上映,由於她的成功演繹,該片放映後迅速風靡世界。赫本在片中扮演楚楚動人的安妮公主形象,表現出公主高貴、優雅的氣息,外貌優美脱俗,體態輕盈苗條,一頭黑色短髮。在那個性感金髮女郎受歡迎的年代,赫本的形象卻一下子吸引了觀眾的目光。著名的赫本頭表現出的天真無邪,使她成功地贏得到多數人的讚賞,一下子成了國際流行髮式。一時間,赫本成了國際知名人士,全世界都在播放她的新聞片,電視台用黃金時間讚美她。大量的報紙欣喜若狂地讚美她的美貌、活力、嫵媚、典雅,人們稱讚她是繼嘉寶和褒曼之後的最佳女演員。許多報紙評論稱讚赫本説:“一位新嘉寶誕生了!”據説英格麗·褒曼在意大利觀看《羅馬假日》時,竟發出一聲驚叫,她丈夫羅西里尼問她:“你為什麼叫喊?”褒曼説:“我被奧黛麗·赫本深深感動了!” 赫本不僅俘虜全世界億萬影迷的心,同時連評論家們也都不知不覺被她吸引。1954年3月25日,赫本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三天後,因《翁迪娜》(Ondine)中的精彩表演再榮獲託尼獎(Tony Award)殊榮。

1954年她與亨佛萊·鮑嘉、威廉·荷頓又一同演出比利·懷德拍攝的愛情片《龍鳳配》。後來由於《翁蒂娜》的演出加上抽煙過量,赫本在醫生的建議下到瑞士休養。不久接受參與《美人魚》演出的梅爾·費勒(Mel Ferrer)的求婚,步入婚姻殿堂。

1955年奧黛麗·赫本再度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提名,可惜未獲獎,同年因意外首度流產。之後幾年,她主演的《戰爭與和平》、《甜姐兒》、《黃昏之戀》等片都獲得不錯的評價,聲勢扶搖直上。但丈夫梅爾的演藝卻遭遇挫折,逐漸轉到幕後。

1959年赫本三度懷孕,為防止半年前的流產再度發生,她推掉包括《西城故事》等片的片約,直到生下第一個兒子西恩·赫本·費勒(Sean Hepburn Ferrer)後才同意主演《蒂凡尼的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雖然《蒂梵尼的早餐》的作者屬意原出演舞台劇的主角飾演女主角霍莉·戈萊特麗(Holly Golightly),拍攝過程赫本也一度為了主題曲是否採用亨利·曼西尼(Henry Mancini)與約翰尼·莫瑟(Johnny Mercer)的《月亮河》(Moon River)而與電影公司起衝突,事後證明她的演出與堅持是對的:1961年奧斯卡金像獎獲得兩項音樂性獎項,奧黛麗·赫本第四度獲得最佳女主角的提名。這部影片使她的演藝生涯再創高峯,但她開始挑戰更有演技難度的作品。同年年底,赫本接下《雙姝怨》的演出,但評價平平;之後的《謎中迷》試圖挑戰懸疑片的角色。但她最成功的作品還是1964年主演的《窈窕淑女》(My Fair Lady),這部改編自同名音樂劇的歌舞片獲得8項奧斯卡的獎項,但主演的赫本卻因導演讓由別人幕後代唱的關係無法獲得提名。

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1929.05.04——1993.01.20),英國著名電影和舞台劇女演員,奧斯卡影后,被世人敬仰為“人間天使”。身為好萊塢最著名的女星之一,她以優雅的氣質和有品味的穿着著稱。

入土

赫本的第二次婚姻,與多蒂的結合使她息影七年,廣大觀眾十分懷念她,電影公司和圈中的人物都希望她能再次出山。1976年,不安於“賢妻良母”生活的赫本終於重返影壇,與因演007諜報員詹姆斯·邦德而名噪一時的辛·康納利一起主演《羅賓漢和瑪莉安》,影片描寫中古傳説中隨十字軍東征歸來的農民英雄羅賓漢與離別十八載的愛侶之間的一段深情。該片的首映式在紐約舉行。當赫本前往出席之前,她非常不安,闊別影壇七年,電影事業發生了很大變化,人們會怎樣對待她?

在首映式之前,赫本還不得不盡快飛往好萊塢,在美國電影學院表彰威廉·惠勒接受終生榮譽獎的儀式上發言。她朗讀了一首自己寫的詩,結果博得滿堂喝彩,這使她又驚又喜。接着她又飛往紐約參加首映式。首映式在廣播城市市音樂廳舉行,赫本一到,約有6000人向她歡呼,用唱歌的聲調齊唱到:“我們愛你,奧黛麗!”赫本對此完全沒有思想準備,她被人們的熱情感動得熱淚盈眶,她説:“看到人們並未對我感到膩味,我很感動。”

然後她再飛往好萊塢,出席該片在西部的首映式,並在奧斯卡金像獎的頒發儀式上擔任授獎人。這對電影明星來説,是一種特殊的榮譽。赫本息影七年,感觸頗深,但她最難忘的是,好萊塢沒有忘記她,電影沒有忘記她,廣大觀眾沒有忘記她。

1980年冬赫本遇見了羅伯特·沃爾德斯,這個後來被她稱為“靈魂伴侶”的男人影響了赫本原已經出現危機的婚姻。在赫本與安德烈·多蒂離婚後,兩人最後成為永久的人生伴侶。

她雖然息影多年,但演技並未遜色。繼《羅賓漢和瑪莉安》後,她又主演了《血統》(1979)、《鬨堂大笑》(1981)、《直到永遠》(Always)(1989)。進入70年代以來,歐美的婦女解放運動日趨高漲。婦女不再滿足於做男人的玩物和附庸。她們走出家庭,走向社會,和男人一樣工作奮鬥。不少女演員成功地塑造了這種新女性的形象,很受歡迎。相比之下,赫本復出後仍然跳不出天真無邪、活潑善良的少女形象,這就不能不給人一種落伍、懷舊的感覺,令人感到哀歎、惋惜,這也是她重返影壇後所拍四部影片均不很受歡迎的主要原因之一。

無論如何,奧黛麗·赫本的一生,是光輝燦爛的一生,她在黃金時代所創造的銀幕形象,正如她自身一樣,留給人們美好的印象太強烈了。她在電影史上所佔的獨特的一頁,是不會被歲月所抹掉的。1991年4月22日,美國林肯中心電影協會向赫本授予Gala榮譽獎,該項獎自1972年起每年向全世界最資深望重的藝術大師頒發,獲獎者先後有卓別林、勞倫斯·奧立弗、伊麗莎白·泰勒、詹姆斯·史都華等影界巨星,這是對赫本影壇生涯以及非凡演技的崇高褒獎。

赫本晚年,仍然老驥伏櫪志在千里。1988年,她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在這個職位上,她不時舉辦一些音樂會和募捐慰問活動,並不時造訪一些貧窮地區的兒童,足跡遍及埃塞俄比亞、蘇丹、薩爾瓦多、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委內瑞拉、厄瓜多爾、孟加拉等亞非拉許多國家,受到當地人民的廣泛愛戴和歡迎。1992年底,她還以重病之軀赴索馬里看望因飢餓而面臨死亡的兒童。她的愛心與人格猶如她的影片一樣燦爛人間。

當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特雷莎修女獲悉奧黛麗·赫本病危的消息時,她號召所有的修女徹夜為奧黛麗·赫本禱告祈使其能奇蹟般地康復。1993年1月20日,赫本在瑞士託洛徹納茨(Tolochenaz)的住所,因結腸癌病逝。為表彰她為全世界不幸兒童所做出的努力,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將該1993年度奧斯卡人道主義獎授予了她,此時赫本已離世,由其子西恩·赫本·費勒代領該獎。

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1929.05.04——1993.01.20),英國著名電影和舞台劇女演員,奧斯卡影后,被世人敬仰為“人間天使”。身為好萊塢最著名的女星之一,她以優雅的氣質和有品味的穿着著稱。

奧黛麗·赫本蒂凡尼早餐的黑裙

獲獎經歷

奧斯卡獎

1953年她主演的《羅馬假日》成功上映,赫本因此第一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的提名。依照慣例,獲該獎提名者,全得出席該獎的終評頒獎儀式。與眾不同的是,此屆頒獎儀式是在洛杉磯和紐約同時舉行。全美廣播公司電視網將兩地聯成一個有機整體,通用汽車公司則出資27萬美元買下了在頒獎儀式過程中做電視的權利。

1954年3月25日,赫本在紐約演出完《美人魚》,謝幕後就一頭鑽進出租車。在出租車上,她換掉了戲裝,一下車,她穿過劇場外龐大的影迷羣,她一路小跑,後面跟着她的母親男爵夫人。在一名警察護送下直奔頒獎現場——世紀劇院。當時她感到體力不支,加上希冀、盼望、焦慮、恐懼,那天晚上的一切對她都好像是一場夢,一切印象都是模模糊糊的。

穿過門廳,那裏簇擁着大批記者和傾慕者,閃光燈不斷地發出耀眼的光。她馬上躲進化粧間去洗臉上的油彩。那些性急的記者和攝影者們等了五分鐘便不耐煩了,把門拍得震天響。無奈,赫本只好先放他們進去拍上幾張。赫本步入會場時,電視屏幕上正播放着遠在墨西哥的主持人賈萊·古柏宣讀最佳女主角提名的名單。赫本找了個位置坐下來,接着看到古柏拆開一隻信封,抽出一張什麼也沒有的紙條,做出宣讀獲獎者的樣子,赫本內心怦怦直跳,她緊咬指甲,緊張地期待着最後的結果。只見世紀劇場的司儀走上舞台,宣佈道:“獲獎者:奧黛麗·赫本。”

赫本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在一片歡呼聲中,她從座位上一躍而起,跑到舞台側翼,由於過度興奮,本應向右,她卻向左跑去,司儀趕緊把她招呼到舞台中央來,在抓住獎品的當兒,她差點和司儀撞個滿懷。她接過金像説了一句話:“這真有點讓人受不了。”又説了幾句官樣的感激話後,她就逃離了舞台。

然後是記者招待會。赫本由於樂極發呆,竟把金像弄丟了。她記得是放在什麼地方,但誰也找不着它。這樣,她拍照的時候就沒法拿着金獎了。有人拿出另一個讓她拿着。最後還算幸運,她的那一個竟在洗手間裏找到了。回到家,她不能入眠,一夜出神地搖來晃去,鬧得男爵夫人也一夜沒睡好。

榮譽紛至沓來

幾天以後,赫本又聽到一個好消息:她榮獲美國戲劇年度獎——託尼獎。從此以後,榮譽對她紛至沓來。事實證明,此時赫本已處於事業的頂峯。自1948年她拍第一部40分鐘的短片以來,僅僅五六年時間內,她就獲得如此殊榮,實在是很了不起的,簡直成了榮譽“暴發户”,也的確“真有點讓人受不了”。

赫本榮獲第26屆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標誌着好萊塢進入了新秀輩出的時代,人們為影壇出現這樣一個清新雋永、純潔可愛的形象而欣喜若狂,世界各地紛紛向她表示祝賀,赫本也十分愉快,她用各地發來的賀文裝飾她的房間,以此來慶祝她的成功。之後,她一帆風順,成為歐美影壇上一顆耀眼的新星。

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1929.05.04——1993.01.20),英國著名電影和舞台劇女演員,奧斯卡影后,被世人敬仰為“人間天使”。身為好萊塢最著名的女星之一,她以優雅的氣質和有品味的穿着著稱。

奧黛麗·赫本老年圖片

拍片精挑細選

赫本一生共拍26部影片,這在歐美著名演員中應該算是最少的了。但她的幾乎每一次表演都讓人永久難忘。她拍片精挑細選,寧缺毋濫,從影26年,平均每年只拍一部電影。《羅馬假日》成名後,她不但慎選劇本,而且只和一流導演合作。所以,赫本每拍一部片子都水準高,賣座也好,深得影界和評論界的一致好評。《羅馬假日》自不待説,1956年《戰爭與和平》公演後,觀眾寫信給報社説:“赫本演得如此出色,以至於我每次翻開小説《戰爭與和平》,一副赫本面孔的娜塔莎就躍然紙上。”《蒂凡尼的早餐》中,赫本飾演一位玩世不恭、膚淺虛榮的社會下層年輕賣笑女子霍莉·戈萊特麗。該片公演後,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據《華盛頓郵報》報道,幾個大學生“被赫本弄得神思恍惚達一週之久,似乎有一種擺脱不了的魔力,天天晚上把他們拉到影院去看霍莉·戈萊特麗。”該片的主題歌《月亮河》(Moon River)為亨利·曼西尼專為赫本所作,並由赫本親自在片中演唱,後來不僅獲得奧斯卡最佳歌曲獎,而且風行一時,成為歐美流行最廣的電影歌曲之一。

工作刻苦認真

赫本對待電影,最突出最感人的就是她在拍攝工作中從來都相當地刻苦、認真。她説:“我從來不擁有什麼天賦才能,我崇拜我的工作,我盡了最大努力。”是的,她的確是這樣做的。在為拍《美人魚》試裝時,為了使服裝達到完美的程度,赫本在製作過程中一連幾個小時地站着,紋絲不動。

在拍《修女傳》時,她突然患了腎結石,但仍強迫自己起牀,繼續工作。她曾在大雨中一連淋上好幾個小時,也曾為騎馬而摔斷椎骨;她曾因學開車而撞了別人的車被推上法庭;還曾因拍攝需要花幾個月耐心馴養一隻小鹿,做它的代理媽媽……因為她的天賦和刻苦工作,她的演技日益純熟精湛,也越來越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甚至那些要求苛刻的影評家也對她推崇備至,授予她各種各樣的電影獎。

她先後五次被提名奧斯卡獎,亦就是説,她先後至少五年都在該年度歐美影壇的五大女明星之列。她的知名度越來越大,人們給她的片酬也越來越高。1955年拍《戰爭與和平》時,她的片酬高達30萬美元,這是當時演員片酬的世界之最了。1964年拍《窈窕淑女》時,她的片酬高達100萬美元,成為繼主演《埃及豔后》的伊麗莎白·泰勒之後的第二個拿到百萬片酬的女演員。

氣質如此高雅

赫本是世界影壇上難得一見的瑰寶,她的容貌清秀,不俗豔,而且耐看。她的身材苗條修長,她的氣質永遠那麼高雅純潔。在觀眾心目中,她從不在攝影機前搔首弄姿,更不用裸露鏡頭和挑逗性的動作來取悦觀眾,色情電影更與她無緣。1967年在拍《儷人行》時,其中有一場海濱的戲,赫本和男主角必須身着游泳衣。然而對優雅、美麗、十分敏感又十分苛刻的赫本,想到自己首次將身材暴露在千千萬萬影迷面前,不禁緊張到極點。導演安慰她,給她打氣説,她的身材是大多數婦女所羨慕的。而她還是忐忑不安。戲儘管是拍了,但她演的動作很做作,明顯是裝出來的愉快。她的這種潔身自愛的高尚情操,在西方影藝界,尤其是在好萊塢女明星中,是非常難得可貴的。

同事以其為榮

正因為如此,導演和演員們、同事們都願與她合作,並以此為榮。她與曾幾度合作的大導演威廉·惠勒、比利·懷爾德以及特倫斯·楊之間都相處得十分愉快。而她似乎也有一種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一些商業氣息很濃的導演一經與她合作,便得以淨化、昇華,拍出了藝術水準相當高的片子。如特倫斯·楊是著名的商業導演,曾導演過007詹姆斯·邦德偵探片集,而他與赫本合作拍《盲女驚魂記》時,竟為赫本優雅的風度所感染,拍出的片子藝術水準很高,獲得了很高的評價,同樣也收到了很高的經濟效益。攝影師們愛看她那毫不俗豔的美,都喜歡為她拍照捕捉那“無法比擬的美”,著名導演比利·懷爾德説:“自從嘉寶以來還不曾出現過這樣的人物:導演見了會忍不住再三為她大拍特寫鏡頭——拍她那端莊的大眼睛,拍她那誘人而甜蜜的微笑,拍她那活潑的舉止,拍她那熾熱的感情。你離開了劇院,但她的音容笑貌,時時出現在你的眼前,揮之不去,欲忘不能。”

為人很有教養

赫本不僅外形純美,而且內心也清潔高雅,她為人很有教養,從不擺大明星的架子。因此,演員們都很願意與她同台演戲。在《羅馬假日》裏,她與格里高利·派克合作就十分好。在拍斯坦利·多南執導的《儷人行》中,她與男主角扮演者艾伯特·芬尼合作得也相當愉快。兩位主角甚至有時因為在攝影機前笑得太過火而只好重拍。艾伯特情緒極好,經常講笑話,一場戲下來,檢查錄音時,突然聽見艾伯特説:“我和奧黛麗要當導演啦!不曉得斯坦利·多南還能掙到什麼錢!”自然這段錄音只好剪掉,重錄。當然也有的演員因為赫本名氣太大,與她一起拍戲還有些不適應。在拍《蒂凡尼的早餐》時,和她演對手戲的是年輕英俊的演員喬治·佩帕德。他非常緊張,在拍一場與赫本的牀上戲時,他躺得過於靠邊,不料撲通一聲跌倒在地板上,後來,赫本熱情主動幫助他,使他消除了緊張,終於拍好了這場戲。

人品和藝德

赫本的人品和藝德也是為圈中人物和廣大影迷所稱讚的。她拿過百萬片酬,但她認為,一個演員不該由於拿過百萬片酬就非拿百萬不可。在1966年拍喜劇片《偷龍轉鳳》時,她與著名導演惠勒第三次合作,赫本十分感謝這位在《羅馬假日》中提拔、啟發她的恩師,主動地將片酬減為75萬美元。至於拍攝巨片《窈窕淑女》一事就更能説明問題,來自英國的歌舞演員朱莉·安德魯絲(後主演了《音樂之聲》)在百老匯主演了根據肖伯納《賣花女》一劇改編的《窈窕淑女》,十分走紅。華納兄弟公司見有利可圖,創紀錄地花了550萬美元買下了該片的拍攝權。但老闆華納覺得安德魯斯名氣不大,決定換由赫本主演賣花女艾麗莎,他們認為,僅憑赫本這個名字就足以使這部電影成功。湊巧的是,安德魯斯應迪士尼影片公司之邀主演《歡樂滿人間》。兩部影片都獲得巨大成功。但在1964年度評奧斯卡獎時,安德魯斯獲得最佳女主角,且《窈窕淑女》一片也獲得奧斯卡史上少有的最佳影片等八項獎,而在其中作為頂樑柱的赫本卻連提名都沒有。箇中原因有二,一是投票者們認為片中歌曲是別人配唱的,用別人的歌聲來為自己配音是赫本的欺騙行為,其實赫本在自己主唱上是盡了最大努力的,他們不瞭解實情。二是電影界人士對在舞台上扮演艾麗莎的大名鼎鼎的安德魯斯未被起用感到憤慨。這個消息雖然使赫本感到震驚,但她卻覺得這些決定是公平的,雖然觀眾和影視界評論界對《窈窕淑女》反應很好,但她認為自己在片中的表演也不盡如人意。但赫本影迷們對此卻憤憤不平,連安德魯斯也公開表示:“赫本應當獲提名”。頒獎單位學院為緩和眾怒,讓赫本主頒本屆最佳男主角獎,而該獎獲得者就是在《窈窕淑女》中與赫本合作的男主角扮演者哈里森。

赫本對此並不耿耿於懷,她表現得大度、自信和愉快,並千里迢迢專程從歐洲拍片現場趕來頒獎,還向安德魯斯表示祝賀,甚至事後給她送去一大束鮮花。而赫本自己則收到了一大扎慰問電報,其中有一份來自好萊塢的另一個赫本——凱瑟琳·赫本,電報中説:“別為落選而煩惱,説不定那天你會因為一個連提名都不值得的角色而獲獎。”在頒獎儀式上,幾乎每一個《窈窕淑女》的獲獎者都在領獎時説:“我要感謝奧黛麗·赫本的精彩表演。”只有哈里森不知談什麼才好,因為兩部《窈窕淑女》裏他都是男主角,他在舞台上與安德魯斯搭檔成功,在影片中又與赫本配合默契,此刻他手拿金像不知感謝哪位“淑女”才好,終於,他結結巴巴地説:“我要向,唔……兩位窈窕淑女表示敬意。”

由於赫本在銀幕上的形象,廣大觀眾十分喜愛她。在她聲譽鼎盛的五、六十年代,世界各地的影迷把她奉為“銀幕女神”,對她的名作百看不厭。《羅馬假日》成功後,全世界都讚美她的美貌,説她是仙女下凡,她那吊眼梢、高顴骨,迷人的、若隱若現的微笑,還有那小精靈似的下頜,都使男人女人們為之傾倒,她的一切都成了世界女性仿效的對象。

特別榮譽

①好萊塢星光大道明星

藤街1652號(1652 Vine Street)紀念星

②總統自由勛章

1992年 獲獎總統自由勛章表彰赫本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所做貢獻

【説明】該獎章為美國公民最高榮譽,而非美國籍的赫本在去世前1個月獲得該獎章(1992年12月獲獎,1993年1月20日去世)

③美國電影協會百年百大明星

1999年6月15日 獲選美國電影協會(AFI)“百年最偉大女明星”第3名

④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總部雕像

2002年5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其紐約總部為一尊7英尺高的青銅雕像揭幕,雕像名字為“奧黛麗精神”(The Spirit of Audrey),以表彰赫本為聯合國所做的貢獻

【説明】赫本為獲此殊榮的唯一一人

⑤美國郵政總署紀念郵票

2003年 紀念郵票 在37美分面值的郵票中採用了來自電影《龍鳳配》中的赫本形象,以紀念赫本的好萊塢傳奇歷史和人道主義精神

【説明】赫本為獲得該項榮譽的少數幾個非美國人之一

⑥美國200大文化偶像

2003年 獲選 美國VH1電視台美國200大文化偶像第34名

主要影響

奧黛麗·赫本是影壇上難得一見的瑰寶:她的容貌清純秀麗,既不俗豔,而又耐看,很多攝影師喜歡為她拍照以捕捉那“無法比擬的美”。有“時裝聖經”之稱的時裝雜誌《VOGUE》2004年的時尚名人投票中,赫本以29%的票數,榮登女性榜首。《VOGUE》雜誌發言人表示:“大家覺得奧黛麗·赫本高貴又有氣質,她的美麗永恆不變!一講到Style,人人都會立刻想起她!”。2004年6月,赫本又被著名的時尚雜誌《ELLE》評選為有史以來世界最美麗女人第1名,得票率為76%。“她是自然與美麗的化身,她皮膚細嫩,性情温和、活潑,她的微笑散發着獨特的魅力和內在美”,《ELLE》雜誌的主編羅西·格林如是説。2006年4月,英國《新女性》雜誌對5000多名讀者進行調查選出古今百大美女,結果赫本再次榮登榜首。

赫本似乎還有一種使導演化腐朽為神奇的驚人影響力。譬如,斯坦利·多南本是一位娛樂派導演,但他一和赫本合作後,拍出來的電影就不同凡響,從《甜姐兒》經《謎中謎》到《儷人行》,無不令人刮目相看。另外,拍商業電影007情報賺大錢的導演泰倫斯揚,為奧黛麗赫本拍的《盲女驚魂記》,藝術成就之高使許多影評人認為他終於發揮潛力,甚至脱胎換骨了。

人們並沒有忘記這位美麗善良的“安妮公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為了紀念赫本所做的貢獻,專門為她在紐約總部樹立了一尊以她名字命名的7英尺高的青銅雕像——“奧黛麗精神”(The Spirit of Audrey),並於2002年5月舉行了揭幕儀式。而在赫本去世10週年,美國郵政總署則發行了她的的紀念郵票。

時尚情緒

不盲從流行

奧黛麗·赫本是二十世紀最受到崇拜與爭相模仿的女性之一,她鼓勵女性去發掘與強調自己的優點,不僅改變了女性的穿着方式,也改變了女性對自我的看法。自從為《龍鳳配》試裝時遇見法國時尚設計師休伯特·德·紀梵希以後,赫本就成為了紀梵希的“繆斯女神”和靈感源泉。赫本穿着紀梵希設計的服裝出演了影片《龍鳳配》、《甜姐兒》、《黃昏之戀》、《蒂凡尼的早餐》、《巴黎假期》、《偷龍轉鳳》、《謎中迷》和電視《賊間之愛》。“她很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她瞭解自己的容貌與身材,優點與缺點。她知道要穿着削肩的晚禮服遮住自己嶙峋的鎖骨。我為她設計的款式終於變成廣受歡迎的時裝,我將之命名為‘薩布麗娜露肩洋裝’。”紀梵希如實評價他的好搭檔——赫本對於時尚的領悟和把握能力。赫本瞭解自己的缺點與優點,她發展了屬於她自己的風格。她引領的風潮,前衞的風格幾十年來風行不墜,歷久彌新。可能她唯一的規則就是不要盲目地跟着流行走,趨之若鶩。事實上,她總是遵循着自己的趣味,堅持着自己的步調。任何衣服穿在她的身上,絕對不會顯得喧賓奪主,這就是時尚界所説的“是奧黛麗穿衣服,而不是衣服穿在奧黛麗身上”。

不迷信性感

赫本出現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樂觀主義盛行、經濟蓬勃發展的時期,這是美國乃至世界的充滿光榮與夢想的鼎盛時期。女性也正在這一時期得以紛紛步入職場,接受大學教育,經濟獨立,尋求自己的夢想。赫本正是應社會潮流和時代女性的需求而生。她以其歐洲人的優雅與美國人的活力、成熟世故與天真清純複雜交織的特質,以其與生俱來的對時裝的敏鋭、識見與體悟,建立了現代美學的新標準。

在20世紀乃至今天,赫本以激進的姿態和絕對的勇氣,改變了世人所公認的美女定義。她特立獨行的扁平身材、短髮、平底鞋、剪裁合體的簡潔褲裝、襯衣等等,將女性從簡·羅素式的蓬鬆捲髮、緊身毛衣、緊身窄裙和高跟鞋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將女性從對豐滿的胸部或身體的近乎偏執的或自虐般的自我預設中解放出來———“她是第一位不以性感取勝的人”。

赫本頭

《羅馬假日》讓影迷看到了一位燦爛美麗的新星;讓影評人欣賞到一位影壇演藝奇葩的芬芳;讓赫本一舉成名,且因本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由於赫本飾演的那位公主在片中把一頭秀髮剪短,竟使這種短髮風靡一時,世界各地女性爭相仿效,於是這種髮型也就順理成章地被稱為“赫本頭”。

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1929.05.04——1993.01.20),英國著名電影和舞台劇女演員,奧斯卡影后,被世人敬仰為“人間天使”。身為好萊塢最著名的女星之一,她以優雅的氣質和有品味的穿着著稱。

坎坷情路

赫本的初戀發生在她事業起步初期,對方是英國企業家詹姆斯·漢斯。儘管母親一再勸告赫本事業和愛情難以兩全,但赫本始終抱着魚與熊掌兼得的幻想。但隨着《羅馬假日》在全球範圍的成功,赫本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裂痕和矛盾不可避免的產生。思前想後,赫本痛苦的放棄了青澀的初戀。

在《羅馬假日》的倫敦首映式上,赫本與美國影人梅爾·費勒(Mel Ferrer,與赫本婚姻存續:1954 - 1968)結識。費勒比赫本大十四歲,他的成熟氣質俘獲了赫本的芳心,二人很快合作出演《美人魚》並舉行了婚禮。公主有了稱心如意的歸宿,二人還誕下一子西恩。但之後赫本的事業一帆風順,如日中天,而費勒卻始終在二流作品中掙扎。生活在赫本光芒掩蓋之下的費勒壓力越來越大,婚姻裂痕漸漸顯現。儘管赫本試圖挽回 ,但這段婚姻還是在1967年走到盡頭。他們的關係即使在最輕鬆愉快的時刻,也有某種程度的緊張。還有一點,作為一個國際知名人士和影壇巨星的丈夫,費勒不願做她事業的陪襯和保護人,更不安於個人事業的暗淡。赫本力圖忍讓和剋制。然而,儘管“她為挽救他們的婚姻關係以做了所能做的一切”,儘管曾許下宏願,要為影視界眾眷屬樹立榜樣,與法瑞爾白頭偕老,但是,使人無法抗拒的是,在結婚10年後,他們最終還是在拍《窈窕淑女》期間出現了裂痕,赫本逐漸意識到一個早已存在的事實:費勒對她的控制多於愛;費勒對她不忠的行為時有發生。赫本終於明白,她的白頭偕老夢完全只是一廂情願。1968年秋天,這對夫妻在瑞士相聚了,此間,赫本又經歷了一次流產,這次流產像不祥之兆籠罩着他們的婚姻,至此,赫本與費勒的婚姻關係完全結束了。赫本對此十分痛苦、失望,她對格里高利·派克説:“我一直嘗試,極力想保住我們的婚姻,但太難、太難了。幹我們這一行,常常要表演熱烈、愛撫,有時就不免假戲真做。在這個圈子裏,婚姻真難維持啊!請你相信,我是把婚姻、家庭生活放在第一位而把事業放在第二位的。”

1968年,赫本在希臘旅行期間邂逅心理醫生安德烈·多蒂(Andrea Dotti,與赫本婚姻存續:1969 - 1982)。多蒂是意大利人,從少年時開始就是赫本的崇拜者,此時他以意大利人特有的熱情感染了赫本。二人不顧年齡的差距舉行了閃電式的婚禮,並誕下一子盧卡。赫本接受上次婚姻失敗的教訓,徹底息影。雖然,意大利、羅馬,赫本的成功一生都要感謝這個地方,但是,赫本從一開始就不知道的是:在意大利人的觀點裏,一個男子不認為他一結婚就該終止他自由的性生活,有一部分人認為在結婚之後有一個甚至幾個情婦都是很合適的。多蒂婚後時常弄出許多醜聞,甚至同當時羅馬城裏最聲名狼藉、最妖豔的美女搞在一起。當時,一份刊物《國家調查》刊登了這一事件:“多蒂是個淫婦的兒子,而奧黛麗卻是個聖人。多蒂時常帶女人上夜總會。當奧黛麗在羅馬時,他就裝得像個天使。當多蒂和女演員、模特兒在一起被人拍照時,多蒂非常狼狽,恨不得把這些女人藏進汽車裏。”

這對赫本的打擊很沉重,她幸福生活的美夢又破滅了,她的婚姻又一次以悲劇告結束。赫本別無選擇,她已為離婚做好了準備。多蒂對此很恐慌。他倆決定上夏威夷的火奴魯魯去度第二次蜜月,但事實證明這也是徒勞。但此時她已為這段不值得付出的婚姻浪費了一個演員的黃金時代。

1980年,赫本與羅伯特·沃特斯相遇,這個後來被她稱為靈魂伴侶的男人當時正遭受喪妻之痛,兩顆受傷的心靈同病相憐,緩慢而堅定的靠近。此後二人相濡以沫十多年,直到赫本病逝。因為羅伯特,赫本度過了平靜和美好的晚年。

感人友情

1953年《羅馬假日》拍完上映之前,派克發現海報上打着他的名字,而赫本的名字卻很小,而且藏在一個角落裏。他特地通知製片方把原來演員表上的“格里高利·派克主演的《羅馬假日》”改成了奧黛麗·赫本的名字。

1953年8月,《羅馬假日》上映後引起轟動,赫本立即抓住了世界的目光。1954年3月25日,24歲的赫本因在《羅馬假日》中的精彩表演,獲得26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那天晚上,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會得到金像獎的赫本,站在領獎台上激動得語不成句,但她卻沒有忘記告訴世界:“這是派克送給我的禮物。”

赫本成了影后後,各種榮譽向她飛來。然而這些並不是她真正渴望的東西,她最渴望的是獲得真摯永恆的愛情。或許派克體察到赫本的內心渴望,在《羅馬假日》首映式上,他特意介紹赫本結識了好萊塢著名的導演、演員兼作家梅厄·菲熱。梅厄是派克的好朋友,他們的關係非同一般。派克很欣賞梅厄的才華,他認為梅厄能帶給赫本更大的成功。

梅厄當時36歲,瘦高的身材,面部稜角分明,多才多藝,温柔體貼。和赫本一樣,梅厄也會多種語照言,他們很快親近起來。赫本也對具有領袖風範的梅厄有了依戀之情。1954年3月梅厄和赫本合作出演了百老匯的名著《莎布琳娜》後,梅厄飛往瑞士向赫本求婚。赫本不顧母親的反對,接受了求婚。他倆於1954年9月在瑞士結婚。遠在美國的派克參加了他們的婚禮,他送給赫本的結婚禮物是一枚家傳的蝴蝶胸針。這枚胸針赫本非常喜歡,一直珍藏在她的身邊直到去世。

幾個月後,派克終於和妻子協議離婚,而這時赫本已徜徉在新婚的幸福之中。她經常給派克寄去明信片,雖然都是隻言片語,但親密與信任之情躍然紙上。

派克在為赫本祝福之時,也開始了自己的新生活。1955年,派克在巴黎邂逅了一個美麗的法國女記者維洛妮卡,兩人相愛結婚。他們生活得很幸福,維洛妮卡和派克一樣喜歡孩子,她不嫌3個繼子鬧騰得厲害,又為派克生下一兒一女。婚後赫本一直居住在瑞士,與遠在美國的派克相見的機會非常少。但是大洋割不斷他們的友誼,他們經常通過電話、信件彼此問候。派克始終關心着遠方的赫本,希望她的婚姻幸福。但是,赫本的婚姻卻遠沒有派克那麼幸運。赫本新婚伊始,社會上已有不少流言蜚語,説梅厄只是在“利用”赫本發展自己的事業。在一般人眼裏,赫本的才藝遠遠超過她的丈夫,她的敏感與天生的優雅更是梅厄所不及。日子一長,梅厄心中難免彆扭。

赫本發誓要讓自己的婚姻成為好萊塢的典範。鑑於兩個演員組成的家庭往往因長期分開而造成破裂,因此她決定和梅厄今後一刻也不分離。她甚至對導演提出條件:沒有梅厄參加的電影,她不演。

婚後,赫本先後主演了《戰爭與和平》、《俏臉蛋》、《黃昏之戀》以及讓她有幸第三次獲奧斯卡獎提名的齊納曼導演的《修女傳》(1959)。赫本的表演日臻完美,她在塑造成熟而自由的女性方面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征服了世界。

但是她沒有徵服她的男人。1959年7月17日,赫本生下兒子西恩[3]。從此,孩子成了她生命的中心,丈夫退居次席。梅厄不習慣這種變化,他們的婚姻出現裂痕。

1968年秋天的羅馬雨霧連綿,陰鬱潮濕。赫本14年的婚姻徹底完結。傷心欲絕的赫本一連幾天沒有吃東西,她的生活除了雨水就是淚水。

就在這時,電話響了,是派克打來的。赫本對派克説的第一句話就是:“在這個圈子裏,婚姻真難維持啊!請你相信我,我是把婚姻、家庭生活放在第一位,而把事業放在第二位的。我本來想白頭偕老,但太難了,太難了!”赫本的婚姻一直很隱祕,但她在派克面前卻敞開了自己的心扉。

不過,赫本是個堅強的女性。1968年冬,赫本與30歲的意大利精神病學者安德烈·多蒂醫生一見鍾情,赫本不顧一切地投入到熾熱的愛情之中。1969年,赫本與多蒂結合,同年4月懷孕暫時息影。1970年2月8日,次子路卡出生,不久多蒂出現桃色新聞,赫本的婚姻再次觸礁。

1980年,赫本接到了多蒂的離婚文件。填完離婚報告,她又一次感到自己的失敗。不久她出演《皆大歡喜》與演員羅伯特相識,成為摯友,羅伯特始終是赫本的伴侶,直至1993年她與世長辭。

就在赫本飽嘗婚姻之苦的時候,派克卻遭到了失子之痛。1974年,他30歲的大兒子自殺身亡,這對派克是個殘酷的打擊,他和妻子整日淚眼相對,躲在屋裏不肯見人。他的大門只對從瑞士匆匆趕來的赫本打開。赫本和派克一樣,都是愛孩子如命的人,這個噩耗令她悲傷不已。

多年來,赫本和派克的家庭結下深厚的情誼。只要到美國,赫本準是第一個到派克家做客。如果她因為什麼特殊的事情不能看望派克了,總會提前打電話説:“派克,真對不起,我要先到別人那裏去一下。”她禮貌而周全,贏得了派克一家人的喜愛。

晚年的赫本作為聯合國愛心大使,常年奔走在世界各地。1992年赫本去索馬里慰問兒童,回來之後便感到腹部不適,不久後查出患有結腸癌,雖然做了手術但醫生估計只能再維持一年多的生命。她自知時日無多,向醫生請求回到故鄉託洛亨納茨的家中最後看一眼瑞士的白雪。

1993年1月10日,在羅伯特的攙扶下,赫本最後一次走進她的花園。她戀戀不捨地撫摸着每一株植物,仔細地告訴羅伯特它們各自不同的養護要求。10天后的清晨,她在睡夢中安詳地飛走了,享年64歲。幾天後她的遺體被安葬在瑞士的小鎮公墓。

那一天,成千上萬的羅馬人帶着鮮花來到台伯河向她遙寄哀思,人們將永遠記得這個40年前來到這裏的美麗公主。人們萬萬沒有想到,已經77歲高齡的派克在妻子的陪同下,也千里迢迢地趕來參加了赫本的葬禮。要知道,1991年退休之後,派克就呆在自家的後花園侍弄花草,極少出門。

葬禮上,已是白髮蒼蒼的派克老淚縱橫,他哽咽地説:“能在那個美麗的羅馬之夏,作為赫本的第一個銀幕情侶握着她的手翩翩起舞,那是我無比的幸運。”他低下頭,在赫本的棺木上輕輕印下一吻,深情地説道:“你是我一生中最愛的女人。”在場的人無不唏噓落淚。

赫本走了,派克送她的那枚蝴蝶胸針依然完好無損地珍藏在她的首飾盒裏。2003年4月24日,著名的蘇富比拍賣行舉行了赫本生前衣物、首飾慈善義賣活動。那天,派克親自前去買回了那枚陪伴赫本40年的蝴蝶胸針。當他乾枯的手握住胸針時,他觸及了赫本那美麗的心跳,他覺得自己這一生再也沒有什麼遺憾了。

2003年6月12日凌晨4點,派克在他的比弗利山莊的寓所裏,閉上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