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美容 美體 服飾 情感 娛樂 生活
當前位置:哇咔範 > 電影 > 華語片場

青春片頻頻衝擊票房 故事膚淺成為軟肋

欄目: 華語片場 / 發佈於: / 人氣:9.84K

趙薇去年的《致青春》不但激勵眾多的青年導演湧現出來,還讓“青春片”持續大熱,本月的國產片中,青春片更是成為主力。以《老男孩之猛龍過江》、《小時代3》、《後會無期》、《我就是我》、《閨蜜》五部電影為例,幾部作品都側重點各異。

青春片頻頻衝擊票房 故事膚淺成為軟肋

《閨蜜》海報

《我就是我》海報

《小時代3》海報

趙薇去年的《致青春》不但激勵眾多的青年導演湧現出來,還讓“青春片”持續大熱,本月的國產片中,青春片更是成為主力。

但是,當青春故事越來越淺顯,價值觀越來越物質,青春片的生命力又能延續多久?

本月的國產片中,青春片成為主力。《老男孩之猛龍過江》、《小時代3》、《後會無期》、《我就是我》、《閨蜜》頗受期待,而目前還有鴻水傳媒的《我是奮青》 、徐靜蕾的《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根據路內小説改編的《少年巴比倫》等青春影片熱拍。

觀影人羣越來越年輕

與國外觀眾相比,中國觀影人羣更加年輕,郭敬明便表示,自己看準的,正是這一大批年輕人:“為什麼很多大導演也有失手的時候?因為中國電影觀眾正在更新換代,2009年觀影平均年齡是25.7歲,到了2013年已經變成了21.7歲。21歲就是一個大學生,如果還是用上一代的想法拍電影,那會出現問題的。”

電影市場顯然也在衝着“票房潛在”人羣傾斜。有數據顯示,現在電影觀眾已經是80後、90後成為主力,而女性對票房的貢獻比例已經超出50%。前不久的上海電影節論壇《如何讓電影征服“她”》,直接闡明女性觀眾才是如今電影消費市場的主力軍。而在她們貢獻票房的電影中,青春類型的電影又佔據主要部分,尤其是《小時代》的觀眾,接近70%都是女性。

從去年的《致青春》、《中國合夥人》,到今年的《同桌的你》,青春影片題材成為受歡迎的電影類型,郭敬明將之稱作“飢渴”:“越來越多的觀眾加入電影市場,但沒有新的類型影片給他們看,就會出現觀影飢渴,就有巨大的市場空白,一旦有符合年輕人類型的電影時,就能夠獲得成功。”

題材扎堆未造成同質化競爭

青春片產量越來越多、票房越來越高、種類也越來越齊全,但是,這些影片的扎堆並未造成“同質化”競爭,相反,大批的青春片已經不再拘泥於校園背景和青澀的愛情,而是圍繞着青春的夢想與迷茫來拓展豐富的主題,使得這個題材的包容量隨之擴大,也因筷子兄弟、郭敬明、韓寒強烈的個人風格而使得影片有了“異質化”的獨特感觀。

以《老男孩之猛龍過江》、《小時代3》、《後會無期》、《我就是我》、《閨蜜》五部電影為例,幾部作品都側重點各異。《老男孩》講述的是青春夢想,兄弟情義;《我就是我》講述選秀背後的故事;《小時代3》則是青春與成長;《閨蜜》講述姐妹情誼,《老男孩》融入了黑幫、選秀、歌舞等元素。幾部影片的“功用”也不盡相同,有的是陽光勵志,有的是幽默減壓,有的是年少輕狂的幻想,但觀眾們可以從中各取所需,為自己的生活釋疑解惑。

故事膚淺是軟肋

其實,青春片並不是一個新類型,早年間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已然成為青春片的經典之作。賈樟柯的“青春三部曲”《小武》、《站台》、《任逍遙》,王小帥的《十七歲的單車》、《青紅》等電影也都口碑不俗,這些影片展現的是青春殘酷、陰鬱的一面,也由此帶來關於人生的思索。但當時這幾部電影有些“生不逢時”——電影市場並不活躍,觀影主力也並非是年輕人,這幾部影片雖然叫好但票房不佳,以至於青春電影的發展曾一度停滯不前。

而近兩年,青春題材引發了票房的火熱,但在作品質量和探求深度上卻無法與“前輩”們相比,當下的青春故事已經變得越來越淺顯,價值觀卻變得越來越物質,而植入廣告的泛濫更讓人覺得青春已經淪為時尚消費品,那純粹真摯的情懷已經不復存在。

業內人士表示,如今的青春片市場有待進一步完善培育,雖然種類上各自出新,但是表現手法還是過於單一,如果一窩蜂地追求情節的簡單化、娛樂化,靠堆砌當紅偶像來吸引粉絲,青春片很快就會面臨創意枯竭,引發觀眾的審美疲勞,一些低俗行為和拜金心理也會對分辨力不強的年輕人造成誤導。

文/ 肖揚